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身体上的长度》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围绕身体上的长度展开。它让学生通过测量身体部位长度,进一步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后续长度测量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但对长度概念较模糊。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喜欢实践活动。不过在测量操作和数据处理上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需多示范指导,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生活中需了解身体部位长度的场景。 2. 观察不同测量工具特点和用途。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身体上长度的“数学”秘密。 2. 思考如何选择合适工具测量身体部位长度。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表达测量结果和发现。 2. 能与同学交流测量方法和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选择不同测量工具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2. 掌握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3. 能准确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 难点 1. 发现身体上长度的“数学”秘密。 2. 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3. 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直尺、卷尺、皮尺、米尺、软尺、记录表格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展示测量工具 (1) 教师拿出直尺、卷尺、皮尺、米尺、软尺等测量工具,依次展示给学生看。 (2) 向学生介绍这些测量工具的名称,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比如直尺适合测量较短、较直的物体;卷尺可以弯曲,适合测量身体部位或不规则物体;皮尺质地柔软,常用于测量人体;米尺长度为1米,可测量较长物体;软尺和卷尺类似,但更轻便。 (3) 让学生观察这些测量工具的外观,说说它们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刻度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测量工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5) 展示一些使用这些测量工具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6) 提出问题: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知道身体上一些部位的长度?引发学生思考。 (7)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8)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身体上的长度。 1. 观察教师展示的测量工具。 2. 思考生活中使用测量工具的场景。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想法。 4. 倾听其他小组代表发言。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度: 发言积极性: 讨论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测量工具,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名称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探究身体上的长度做铺垫。 探究新知 引入测量身高情境 (1) 教师说:“要给你买衣服了,需要量一下你的身高。”引导学生思考测量身高的重要性。 (2) 提问:你知道哪些测量身高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发言。 (3) 对学生提到的方法进行总结和补充,如用卷尺量、把刻度画在墙上、用身高体重仪等。 (4) 展示用卷尺测量身高的具体步骤:让学生靠墙站直,头部、肩部、臀部、脚跟紧贴墙壁,将卷尺的零刻度线对准地面,垂直向上拉卷尺,直到头顶,读取卷尺上的刻度。 (5) 强调测量身高时的注意事项,如身体要站直、卷尺要垂直等。 (6)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测量身高的经历,分享测量过程中的趣事或困难。 (7)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如用卷尺量比较方便,但可能不够准确;用身高体重仪测量准确,但需要特定设备。 (8) 总结测量身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学生后续测量身体其他部位长度提供参考。 1. 思考测量身高的方法。 2. 倾听教师讲解测量身高的步骤。 3. 交流自己测量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