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身体上的尺子》第1课时教案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子”,如拃、庹、步等,并学会运用这些“尺子”估测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为今后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如何运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测还比较陌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但在合作测量和数据记录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测量和交流,帮助他们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并找出身体上的“尺子”,如拃、庹、步等。 2. 观察身体尺和一些身体部位长度的关系。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在没有尺子或不方便用尺子测量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测量。 2. 思考如何运用身体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测量问题。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 能与同学交流分享运用身体尺测量的经验和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知道身体上的“尺子”,如拃、庹、步等。 2. 会运用这些“尺子”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 3. 理解身体尺和一些身体部位长度的关系。 难点 1. 灵活运用身体上的“尺子”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测量问题。 2. 准确地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测。 3.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直尺、软尺、卷尺、锥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引入“身体尺”概念 (1) 展示教材第69页图片,提问:“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说物体有3拃长,每2步摆1个锥桶,这里的拃、步在古代是使用过的长度单位,又称为‘身体尺’。那现在大家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类似用身体部位来衡量长度的说法呢?” (2)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场景,比如家长可能会说“这个桌子大概有几拃宽”等,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进一步讲解:“在没有现代测量工具的时候,人们就会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这是很有趣也很实用的方法。就像我们看到的拃和步,它们就是我们身体上自带的‘尺子’。” (4) 提出问题:“那大家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其他像这样可以当作尺子的部位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5)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巡视并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6)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他们找到的身体尺,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7) 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身体尺,如1指、1手、1脚、1肘、1拃、1庹、1步、1头、1臂等。 (8) 展示教材第69页关于这些身体尺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 1.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忆生活中用身体部位衡量长度的说法。 2. 与同桌交流自己能想到的身体尺。 3.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找到的身体尺。 4. 观察教材图片,认识各种身体尺。 评价任务 回忆准确: 交流积极: 发言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场景,引入“身体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 找一找 认识身体尺 (1) 指着教材第69页的图片,详细介绍各种身体尺:“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张图。这是1指,就是我们手指的长度;1手可以理解为手掌加上手指的整体长度;1脚就是我们脚的长度;1肘是从肘部到手腕的距离;1拃是张开手掌,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1庹是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1步就是我们正常走路一步的长度;1头就是头部的长度;1臂是手臂的长度。大家先在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