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489

第二单元 第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1-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516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二年级,教案,格式,数学,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单元的第二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意义基础上深入学习。借助情境图引导列加法和乘法算式,理解乘法与相同加数连加联系,掌握“一图二式”列式法,为后续学乘法口诀奠基。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加法运算能力,对乘法初步概念有了解,但将相同加数加法转化为乘法算式有困难,部分学生对“乘数位置交换,结果不变”理解不深。教学应注重直观演示与操作活动,助其在情境中理解乘法本质。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结合具体情境,敏锐观察并发现可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 从情境图中准确获取信息,为列出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思考现实世界 1. 深入理解乘法与相同加数连加的关系,能根据情境合理思考列出不同乘法算式。 2. 理解“乘数位置交换,结果不变”的特性,拓展数学思维。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乘法算式的含义和解题思路。 2. 在交流中清晰表达自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熟练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一图二式)解决同一个问题。 2. 进一步理解乘法与相同加数连加之间的紧密联系。 3. 掌握乘法算式中乘数位置交换结果不变的规律。 难点 1. 准确地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明确各部分的对应关系。 2. 理解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算式,但结果相同的本质。 3. 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与问题 创设情境 (1) 老师充满激情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超好玩的水果乐园!乐园里呀,香蕉精灵和桃子精灵正等着和咱们一起做数学游戏呢,快睁大小眼睛,出发咯!”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展示水果乐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醒学生观察图中水果的排列方式、数量等信息。 (3) 提出问题:“大家看看图,能发现什么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4) 当学生回答后,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观察得真仔细,太棒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 (6)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筛选,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后续探究,如“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7) 把筛选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目标清晰。 (8) 再次强调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思考 (1) 指着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的问题,提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 (2) 提问:“我们可以怎么数这些水果呢?是横着数还是竖着数呢?”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 (3)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不同思路给予肯定和引导。 (4) 当学生提出一种数法后,追问:“还有其他的数法吗?”激发学生的思维。 (5) 引导学生将数水果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为后续学习加法和乘法算式做铺垫。 (6)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数法对应的算式含义,如“横着数,每行有几个,有几行,就是几个几相加”。 (7) 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加法算式,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8) 请学生汇报自己写出的加法算式,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1. 被老师的话语吸引,充满期待地观察水果乐园情境图。 2.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观察问题。 3. 尝试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4.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问题合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