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时 5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案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5的乘法口诀》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教材以福娃实物图形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福娃”问题,以5个5连加为切入点,用箭头呈现累加过程,还设计点子图模型与算式、口诀对照编排,为计算乘法积作准备,助于理解口诀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乘法意义且有5个5个数数技能,但首次系统学乘法口诀,年龄小、理解弱,感悟口诀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较难。教学需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形成正确感知,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从生活情境中观察到5的乘法原型,提出编制口诀的需求。 2. 通过观察点子图等模型,理解5的乘法口诀与加法的联系。 思考现实世界 1.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理解口诀来源和意义,掌握编制方法。 2. 通过自主探究、规律总结,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清晰表述口诀推导过程。 表达现实世界 1. 借助不同学习活动,准确记住5的乘法口诀,并能清晰表达。 2. 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准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表达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 概括并记住5的乘法口诀。 3. 掌握编制口诀的方法。 难点 1.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具体意义,能区分不同口诀的含义。 2. 能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 3. 感悟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与问题 复习导入 (1) 展示一些加法算式,如5 + 5、5 + 5 + 5等,让学生试着将这些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例如,对于5 + 5,提问学生:“这个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怎样的乘法算式?” (2) 给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填一填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比如,对于3×5,问学生:“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是几个几相加?”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对于回答不准确的学生,耐心引导他们理解。 (4) 展示教材中福娃的实物图形,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福娃,一共有多少个福娃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5)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福娃的总数,提示可以用加法或乘法来计算。提问学生:“我们可以怎么算呢?是一个一个数,还是用我们学过的加法或者乘法来算?” (6) 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福娃的总数,在黑板上列出5 + 5 + 5 + 5 + 5的算式。 (7) 指出这样的加法计算比较麻烦,引出编制乘法口诀的需求。说:“如果每次都这样加,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 (8) 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1. 尝试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 填写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3. 观察福娃图形,思考计算福娃总数的方法。 4. 用加法计算福娃总数。 评价任务 算式改写: 意义理解: 问题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乘法的初步知识,为学习5的乘法口诀做铺垫。创设福娃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编制口诀的需求。 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编制5的乘法口诀 引导编制第一句口诀 (1) 用点子图代表一盒小熊,展示一个点子图,问学生:“这表示几个几呢?”引导学生回答是1个5。 (2) 让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可能会有学生列出1×5 = 5或5×1 = 5,给予肯定。 (3) 讲解为了计算方便,把1个5相加的得数用简洁语言记录下来,就得到乘法口诀“一五得五”。解释“一五”表示1和5相乘,“得五”表示积是5。 (4) 让学生跟读“一五得五”,加深印象。 (5) 提问学生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