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时 解决问题(二)》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 6的表内乘法中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通过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运用,为后续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加法和初步乘法知识,但在根据问题选条件解决问题上有难度。他们形象思维为主,需借助画图等方式理解。学习时可能找不准条件、分析不清数量关系,教学中要多引导画图分析,组织小组交流。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从购物等生活情境中观察并提取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 2. 学会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明确数量关系。 思考现实世界 1. 根据问题,思考选择合适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思考用加法或乘法解决问题的合理性。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画图、语言等方式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思路。 2. 准确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问题。 2. 理解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单价×数量 = 总价”的数量关系。 3. 运用画图等方式辅助解决问题。 难点 1.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2. 准确判断何时用加法,何时用乘法解决问题。 3. 从复杂情境中筛选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引导交流购物经验 (1) 老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都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的经历吧,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购物经验呀?”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2) 当学生分享时,认真倾听,适时给予肯定和补充,如“你说得很详细,看来你是个会购物的小能手”。 (3) 展示一个购物的图片或视频,画面中有各种商品和价格标签,然后提问:“从这个画面中,你能看到哪些和购物有关的信息?” (4)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商品价格、数量等信息,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5) 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购买其中的某样商品,需要知道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 (6)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购买商品需要知道商品的单价和数量。 (7) 展示“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的问题,问学生:“从这个问题中,我们要解决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8)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发言,为后续探究做铺垫。 1. 积极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 2. 观察图片或视频,说出看到的购物信息。 3. 思考购买商品所需的条件。 4. 对“买3个笔袋”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评价任务 分享积极度: 信息观察力: 问题思考力: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购物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购物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探究 活动一:解决“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的问题 引导分析问题 (1) 展示教材第26页例6的情境图,再次提出问题:“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然后问学生:“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求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找出笔袋每个6元这个关键条件,强调求买笔袋的钱数,要选择笔袋的单价这个条件。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和所需条件,检查他们是否理解。 (4) 提出:“我们先来画画图吧,用简单的图形表示笔袋和价格。”引导学生尝试画图。 (5) 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巡视,给予指导,如提醒用线段或圆圈表示笔袋,标上价格。 (6) 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表达自己的思路。 (7) 引导学生根据图思考如何计算总价,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求3个6元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