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533

第三单元 第5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1-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50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二年级,教案,格式,数学,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 6的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掌握除法含义基础上,借助“分桃子”情境,引导理解乘除联系,掌握用2 - 6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与算法,由浅入深助于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意识和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平均分直观经验和初步除法概念,能列除法算式,但快速求商有困难。学生有乘法口诀基础,但将其迁移到除法计算需引导。教学应结合情境和操作,帮助理解乘除关系,掌握求商方法,提升计算和思维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结合生活情境,准确提出除法问题,体会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 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观察并理解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思考现实世界 1. 在探索除法求商方法过程中,思考并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2. 能运用逻辑推理,分析不同求商方法的优缺点。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清晰、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过程。 2. 能与同学交流不同的求商方法,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具体方法。 2. 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难点 1. 深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 能将乘法口诀灵活迁移到除法计算中。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与问题 复习导入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习题,如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数,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例如:2×( ) = 6,( )×3 = 12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的知识,为后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好铺垫。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肯定正确的回答,纠正错误的回答,并强调乘法口诀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3) 梳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是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除法求商。 (4)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和除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旧知识。 (5) 展示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图片或实际生活场景,如将一些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这些平均分的过程。 (6) 请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或场景,自己列出除法算式,并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7) 对学生列出的除法算式进行分析和讲解,强调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 总结复习的内容,强调乘法口诀和除法含义是本节课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重要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接下来的学习活动。 1. 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乘法口诀填空问题。 2. 积极回忆平均分和除法的相关知识,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应用。 3. 观察图片或场景,列出除法算式并解释其含义。 4. 倾听教师的总结和讲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评价任务 口诀运用: 算式理解: 知识回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和除法含义,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求商的方法 提出问题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教材第41页例1的情境图,向学生讲述猴妈妈带小猴们摘桃的故事:“今天猴妈妈带小猴们去摘它们最爱吃的桃。它们一共摘了12个桃,每只小猴要分3个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一共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明确问题的核心是求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