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3926

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精美同步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29509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2张,课件,同步,精美,学期
  • cover
(课件网)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准确把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与“四端”与“治理天下”间的关系。 3.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辩证分析本文论证方面的特点,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4.体味孟子的思想———性善论和仁政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知 人 论 世 初 入 文 本 壹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 代表作品:《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作者简介 ◎哲学思想—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政治思想—仁政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价值观— 强调舍身取义。 孟子思想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作品简介 春秋战国时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广),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政治动荡(权力下移,争霸、兼并战争惨烈),旧制度瓦解,新制度逐步确立。“士为知己者死”的社会风气,为国君出谋划策“士”的崛起成为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 随着教育的推广、思想的自由出现了诸子争鸣,百家蜂起的局面。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诸子百家”时期。 此时期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批思想家。其中包括儒家代表孔孟,道家创始人老庄、法家的韩非子等等,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创作背景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解读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