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文章语言整体保持着客观冷静的学术风格,但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唐诗艺术与研究方法的 肯定,具有可读性。 3.下列有关蔡宗齐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春望》的首联在强烈对比、时空对撞和虚实反差中构建出乱世荒芜的视觉张力。 B.李商隐《锦瑟》通过意象并置等技术手段将碎片化的生命体验升华为超越个体的哲思。 C.杜甫《秋兴八首》通过倒装等手法制造了阅读的“阻滞感”,迫使读者放慢阅读节奏。 D.柳宗元《江雪》运用了以实衬虚的技法,前两句意境极致空旷,后两句侧重写人物。 4.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5.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唐诗所以然》对读者“读懂一首古诗”具有哪些意义。(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四世同堂闺老舍 (一)惶惑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妈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 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睛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 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一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 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 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 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是这一家老小的安 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 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天下太平,他 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 今天,他的责任更要增加许多倍!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 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 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①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 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 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 的诗歌 (二)偷生 璃宣想错了,日本人捕人并不敲门,而是在天快亮的时候,由墙外跳进来。在大处,日本人 没有独创的哲学、文艺、膏乐、图画与科学,所以也就没有远见与高深的思想。在小事情上,他们 却心细如发,捉老鼠也用捉大象的力量与心计。小事情与小算盘做得周到详密,使他们像猴子 拿虱子似的,拿到一个便满心欢喜。因此,他们忘了大事,没有理想,而一天到晚苦心焦虑地捉 虱子。在瑞宣去看而没有看到钱先生的第三天,他们来捕瑞宣。他们捕人的方法已和捕钱先生 的时候大不相同了。 ②瑞宣没有任何罪过,可是日本人要捉他。捉他,本是最容易的事。他们只须派一名宪兵 或巡警来就够了。可是,他们必须小题大微,好表示出他们的聪明与认真。的莫是在早上四点 【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人们一直未曾解释唐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不可逾越的典范的原因”错误,原文是 “人们一直难以给出很好的解答”。C项,“唐诗中的对仗是情感表达的精密工具,唐诗的声律 是诗人构建多维时空的利器”错误,应该是“唐诗的声律是情感表达的精密工具,唐诗中的对 仗是诗人构建多维时空的利器”。D项,“认为唐诗的技法比‘妙手偶得'更重要”错误,原文没 有将二者进行比较,这种说法也不是蔡宗齐的看法) 2.A(“主要阐释了唐诗抑扬顿挫的韵律和深邃悠远的美学特质”错误,应该是“主要阐释了蔡宗 齐‘从技术到艺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