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单元教育理念的《乙醇与乙酸》整体单元设计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课程标准模块 乙醇与乙酸是人类较早发现、制备和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广泛,学生十分熟悉;二者也是醇类和羧酸这两类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典型代表。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本节在此基础上,结合乙醇的实例给出官能团的概念,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理解决定有机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征基团,并从官能团转化和物质类别变化的角度认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初步认识有机合成。同时,教材在本节最后结合官能团的作用,从结构和性质的角度对常见有机物进行分类,通过“方法导引”栏目初步总结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使学生掌握方法,进一步强化有机物的认知模型。 本节教材从化学史实和生活实例引入乙醇,学生容易就此根据经验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然后再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引入取代基和烃的衍生物概念,指出衍生物的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与母体化合物烃的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有所区别,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教材编入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并分析乙醇与乙烷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由此引人官能团的概念。这样既介绍了代表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教材中乙醇的氧化反应重点在于催化氧化,其中包含了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以及乙醇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由此打通了从乙烯到乙醇、乙醛、乙酸的物质转化链。教材在本节和本章最后编入相关习题和“整理与提升”,帮助学生分析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官能团和物质类别变化,深化其对有机物性质与转化关系的认识。 在介绍乙酸时,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食醋引入乙酸的物理性质,再通过结构简式引入羧基。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无机酸的通性,学生容易理解乙酸的酸性。因此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未作更多介绍,而是通过栏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比较酸性,进行知识迁移,培养证据推理与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些内容可与“实验活动9”适当整合,以提高教学效率。酯化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教材用了较多篇幅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性质与用途附带介绍酯类物质。由于选择性必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还要继续学习该反应,此处的教材不涉及同位素示踪等与反应机理相关的内容,而是结合该反应的特征复习和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知识。 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单元名称 第七章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单元课时数 3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主题名称 基于大单元教育理念的《乙醇与乙酸》整体单元设计 主题概述 乙醇与乙酸是两种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化合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大单元内容主题的选择和组织,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能够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有关的问题。在教学中渗透大单元教育理念,结合乙醇与乙酸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探究任务,以“提出问题→知识引领→理论支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利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解释真实现象或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把化学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深刻感受化学知识的功能价值,认识化学与不同学科领域的联系,增强化学学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 主题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学生从化学键认识甲烷、乙烯的性质差异,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学科核心观念,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官能团”认识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乙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