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伟大的改革开放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1.了解40年来改革开放的脉络; 2.感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明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难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内容及意义? 2. 改革开放的历程:起步阶段、逐步深化阶段、全面深化阶段 (注意: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时间、事件) 3.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思 判断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改革开放上来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4.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6.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都来自基层党员的实践和创造。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是“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 十二届三中全会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改革开放的历程 1.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 2.新阶段、新水平:1992年--2013年 3.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新时代、新格局):2013年以后 革命: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变化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内改革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密不可分 对外开放 我国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我国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农村改革 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 格局基本形成 达到新的水平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加入WTO 2013年建立上海自贸区;2017年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内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与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部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 明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部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归纳总结:改革开放时间轴、政策轴(横向)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合作探究 1.改革开放的实质? 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国际+国内、意义、人类社会基本规律) 议 改革开放是什么?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我国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