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9671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3290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南省,次月,图片,试卷,语文,学期
  • cover
邵东一中2026厨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算起,中国人喝茶已经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了。 在对茶叶利用的漫长岁月里,人们起初主要把茶当作食品、药品来使用。国人认为“药食同源”,有着诸 多益处的茶,当仁不让地被应用到日常饮食中。一开始,对茶多使用食物的处理方法,基本上就是把自己 觉得好吃好喝的东西和茶放在一起混煮,最终连茶叶一起吃下去。三国《广雅》里记载:“荆巴间采茶作 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笔之。其饮醒酒, 令人不眠。” 中唐时期,茶圣陆羽出世了。对于这种茶食混用的方法,茶圣很是鄙夷,他痛斥混煮出来的茶汤“斯 沟渠间弃水耳”,味道就像下水道里的污水。公元780年他写了一部书,告诉大家煮茶的正确方法。从茶 的产地、加工、器具、饮用方法,一直聊到茶历史、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 《茶经》。茶中的真香被陆羽彻底发掘,一下子征服了世人,“越众饮而独高”。陆羽还详细列出了茶的 器具和仪轨,“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羽侣导的饮茶方法,通常被称为“煎茶法”,它 和,点茶法在饮用前,都要先将茶加工成末状。 不过,按宋人的标准,点茶可比煎茶高级多了! 唐代制茶方法相对简单,属于最原始的蒸青工艺。煎茶时茶中的苦涩物质很容易释放到茶汤中。宋代 制茶工艺大幅提升。北宋初年,宋太宗就派人到福建北苑,接管了南唐的贡茶园,专门开始种植和加工只 供皇家饮用的“龙团凤饼”。后来,丁谓、蔡襄、郑可简等士人先后参与到茶的制作中。士大夫有文化、 有见识、有能力,也有人脉,他们一旦参与到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茶的标准、质量、创新、品牌、人 群市场,一下子就都有所提升。茶制作工艺水平飞速发展,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顶峰,点茶法由此出现。点 茶的时候,通常先把粉末状的茶放在茶盏里,然后把壶拿到高处,壶嘴一歪,微微向下倾斜进行冲点。末 茶和热水一起通过击打,形成浓厚的沫饽,随着茶汤一起吃下去。 皇室的重视加上士大夫阶层的参与推广,点茶文化迅速流传,很快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礼仪文化和日 常生活中。 殿堂之上,茶从一种饮品上升为皇家恩宠的代表物品,皇帝经常以赐茶作为表彰臣子荣营之事。只有 在宋朝,茶才被赋予了如此之高的地位。皇帝在皇宫内院举办私宴,还会亲手给臣子点茶。 点茶是文人们休闲时的重要内容,和烧香、挂画、插花被共称为“四般闲事”。民间,茶已经成为每 户人家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酷 茶”的概念也是这个时候形成的。皇帝、士大夫喝高级“团饼茶”加工的末茶,百姓则多喝普通“散茶” 加工的末茶。许多和茶有关的礼仪也渐渐形成,比如客来敬茶、以茶作为聘礼等。在宋代,茶馆、茶坊、 茶肆、茶楼、茶摊遍地都是。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开设相应的茶馆。 点茶法历唐、五代、宋、元、明五个朝代,覆盖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吐蕃、高丽、日 本等政权的疆域。今天,我们经常以“宋代点茶”来代称它,就是因为它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宋代,点茶是 这种古老茶法中最具特色的代表。 点茶法的消亡大约在明中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明两代国力发生了变化。明代初年其实还在延续宋代 的团饼贡茶制度,但因为团茶制作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茶农不堪其苦。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颁布了废团兴散的诏令,大大降低贡茶的标准:“岁贡上供茶,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