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2979

【核心素养目标】鲁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4.2.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1-1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5875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4.2.1,PPT,19张,课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上册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已经设计并制作了生态瓶,请观察生态瓶中的水质情况和生物生活状况是否发生变化,并尝试说明原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生态平衡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01 02 生态平衡 第一部分 01 生态瓶中的水质情况和生物生活状况可能良好,也可能已经出现异常。如果瓶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合理,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物质循环就会不断进行下去,生态瓶就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观察思考: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 讨论: 1.驼鹿的数量变化和狼的数量变化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假设某年狼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对该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驼鹿数量随着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因为两者为捕食关系,相互制约 当狼数量减少时,驯鹿的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就总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思考:假如草长得繁茂,兔的数量短期内会怎样变化?长时间呢?为什么? 兔子数量会急剧增加,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是如何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生态平衡的呢 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部分 02 分析讨论: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下面是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变迁,类似的情况在多地都曾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一条小河,绿树掩映,清见底,波光粼粼。人们在河边淘米、洗菜、洗衣服,河水的水质一直保持良好。后来人们在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许多新建的工厂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随着人口增加,排到小河中的污水越来越多。到20世纪90年代,这条小河的水变得黑臭,不仅鱼虾绝迹,附近的居民连窗户都不敢打开了。从21世纪初开始,当地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2013年,当地开始实行河长制,持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整治污染,严禁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并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现在,这条小河又恢复了当年清澈的样子,鱼虾多了起来,河边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建起了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倍感幸福。 小组讨论: 1.20世纪 80年代以前,人们在河边淘米、洗菜、洗衣服,为什么小河的水质还能保持良好 2.河流水质变差与排污强度有什么关系 这说明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什么特点 3.上述资料对你理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有什么启示 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污染压力较小,同时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未被破坏 排污强度超阈值致水质变差,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外界影响后逐步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生态平衡。 发展经济需在生态承载力内,走绿色协同之路。 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有哪些后果?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过度放牧,草不能及时再生,导致草原的食物网会受到破坏,严重时则会造成沙漠化。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即使某种食草动物大量减少,还有其他的食草动物可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而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稀少,某种生物大量减少就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因素有两类: 一类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雷击、泥石流、台风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如过度放牧、围湖造田、不合理地引进外来物种等。目前,人为因素是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