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3788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8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含答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4220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通用,组成,答案,过程,受热,分层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8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4·浙江衢州期末)福建省邵武气象站某次放飞探空气球进入平流层,获取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资料。下图为该探空气球记录的气象数据。完成1~2题。 1.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 A.温度、湿度、气压 B.温度、气压、湿度 C.湿度、温度、气压 D.湿度、气压、温度 2.该探空气球进入平流层的时间为升空后(  ) A.15分钟 B.30分钟 C.50分钟 D.65分钟 (2024·云南文山期末)近年来,青藏高原大规模的木本植物(森林、灌丛)向草地扩张,对生长季的地表昼夜温度产生了一定影响。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物量和叶片面积较大。下图为木本植物扩张后生长季地表温度距平(距平是指某月均温与该月多年均温之差)。据此完成3~4题。 3.木本植物扩张导致夜间地表温度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大气逆辐射减弱 B.降低;白天地表温度下降 C.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 D.升高;白天地表温度升高 4.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可以减缓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是因为(  ) A.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B.地面辐射减弱 C.植物蒸腾作用减弱 D.太阳辐射减弱 (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垄广泛发育。下图表示观测期高大沙垄高点和低点的气温日变化,沙垄高点和低点相对高差49 m。据此完成5~7题。 5.与沙垄高点相比,沙垄低点(  ) A.全天气温均较低 B.日平均气温较低 C.气温日较差较小 D.夜晚降温较慢 6.观测期间(  ) A.6时,因高差较大,沙垄高点和低点温差大 B.上午,因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沙垄低点增温加快 C.15时,因地面辐射较强,沙垄区气温高 D.夜晚,因大气逆辐射强,沙垄高点气温较高 7.观测期最可能是(  ) A.6月 B.8月 C.10月 D.12月 (浙江卷)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据此完成8~9题。 8.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9.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减少土壤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课标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3.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14.(上海卷)“霜重见晴天”说的是清晨地表覆盖白霜,往往预示白天天气晴好。白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面吸收热量多,空气水汽含量高 B.地面辐射较弱,地表温度下降慢 C.大气吸收热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D.大气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