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3953

6.2《五石之瓠》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3203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庄子 五石之瓠 说到庄子,我们总会想到 导入 《逍遥游》和“庄周梦蝶” 有人说,他极大,如展翅鲲鹏,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遨游于碧海长空,不慕恋滚滚红尘; 有人说,他极小,小如翩翩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不知是自己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变为自己?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有这么一段比喻相当精彩: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 ———白岩松 天下人都被社会环境局限于只知道所谓“有用的用“,却没有人知道那些被时代潮流遗弃的藏在沙堆土地下“看似无用却实际上有着大用”的玄妙道理。” 那么究竟什么是“无用之大用”?具体的来说,对于“无用之大用”最好的比喻则莫过于《庄子·逍遥游》中一段庄子与他好友惠子的对话。 庄子 五石之瓠 ———生命本身即是价值 庄周 约前369—前286年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 主要作品有《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知人论世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为郭象整理。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庄子》充满了浪漫主义。首先,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 庄子的无神论和天道观。 在人类的婴儿期,人们认为,天也就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 都是神创造的,天就是上帝或者说是帝。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否定了这种理论。老子说天是道的产物。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思想 庄子的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 老子的思想中的一大特点就是辩证法。而庄子也继承了这一点。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庄子在《德充符》中列举了很多对矛盾对立的现象:“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庄子的认识论。 所谓认识论简单来说有两种,一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第二种是认为这个世界不能被认识。庄子认为,人类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远也无法认清全部的世界,所以费心费力地去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庄子的人生观。 人生观其实是由命运观决定的。你有什么样的命运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庄子的命运观,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 庄子的齐物论。 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