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5882

期末素养测评卷(一)(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日期:2025-10-1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3949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期末,生物,必修,选择性,2019,生物学
    期末素养测评卷(一) 1.A [解析]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A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B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昆虫,使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通过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只能反映种群数量大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正确。 2.C [解析] 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数量的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m)×第二次捕获数(n)÷重捕中有标记个体数(a),A正确;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首次捕获并做标记后放回原环境,隔一段时间重捕,目的是让标记个体充分融入原种群,B正确;如果标记物脱落,则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有标记个体数所占比例减小,导致计算值偏大,C错误;对于标记物,应尽可能减小其对被标记个体的影响,如果标记个体会受到其他个体攻击,则标记个体无法融入原种群,故调查结果不可信,D正确。 3.D [解析] N~P时段,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仍然上升,A错误;增长速率最终降为0时黄鱼种群数量代表环境容纳量,即题图中P之后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错误;捕获黄鱼的最佳时期是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即N之后,C错误;若题图表示害虫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则在其种群密度较小时对其进行控制较为有效,即在M或M之前进行控制,D正确。 4.B [解析] 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基因突变率与农药的使用没有必然关系,A错误;A、B、C、D点是药物防治,害虫种群密度先下降后又上升,E点是生物防治,可以使害虫种群的K值下降并稳定在一定水平,B正确;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要分段考虑,E到F点,种群年龄结构应是衰退型,最终数量维持稳定,年龄结构应该为稳定型,C错误;由题意可知,害虫的存活率降低是因为使用药物或者引入天敌,D错误。 5.A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而该法则针对的是质量(产量),A错误;在高密度条件下,资源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导致最后产量恒定,B正确;在作物栽培中应合理密植,因为密度过大,产量也不会增加,C正确;该法则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是以减小个体质量为代价的,因为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D正确。 6.C [解析]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共同构成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种间关系,蜻蜓和小荷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有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鱼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7.A [解析] 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植物大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A正确;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夜间储存的CO2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B错误;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森林,由于森林中乔木的存在,导致空间不开阔,影响了动物的奔跑,从而影响其捕食或逃避追捕,C错误;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由于环境不一样,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D错误。 8.C [解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A 错误;根据“收割理论”,由于捕食者的存在,群落有更大的物种丰富度,更易成为群落3,B错误;若图中三个群落的R相同,因为群落3的R之间重叠的最多,所以群落3将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C正确;若图中三个群落的R相同,因为群落3的R之间重叠的最多,所以群落3的种间竞争最激烈,D错误。 9.A [解析] a曲线上的D点以前生物多样性发生了改变,说明也发生了演替,A错误;b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