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6130

2.4 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 知识梳理课件(共37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八上地理

日期:2025-11-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37985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人版,学年度,2026,自然灾害,PPT
  • cover
(课件网) 伤农夫之困也(节选)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 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干。 诗中很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干旱、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即“天灾”。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第四节 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48~51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环境[1]异常变 化引起的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事件或现象。 异常变化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形成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偏少而造成[2]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称为干旱 洪涝 [3]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不能被河湖和水库容纳,可能形成洪涝 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常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沙尘暴 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沙尘天气 农作物减产 连续性 (2)地质灾害。 (3)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地质灾害 形成 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4]地面震动 滑坡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5]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 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地面震动 岩体 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6]地质 灾害等。 (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7]季风气候显著,且位于[8]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9]广、发生频率[10]高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呈现显著的[11]地域差异。 地质 季风 亚欧 广 高 地域差异 4.自然灾害防治 (1)非工程性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建立各级[12]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提高灾害应急处理、救援与求助、自救与互救、[13]灾后恢复能力。 (2)工程性措施:采取修建滑坡防护工程等工程性防御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和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 救灾物资 灾后恢复 二、保护生态环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51~5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我国地域广大,气候、地形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复杂,形成了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分类 分类 形成原因 举例 环境污染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过量的[14]污染物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引起[15]生态失衡或[16]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毁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污染物 生态失衡 自然资源枯竭 3.生态治理措施 (1)制度层面:我国坚持[17]节约资源和[18]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实施层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法律、工程技术、行政管理、宣传教育等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19]系统治理。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系统治理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构建空间地图] 读图1和图2,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地理要素。 灾害名称 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