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6703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10-0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5014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月月,解析,试题,政治,安顺市
  • cover
普定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有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使命 ③反映了时代任务、把握了时代脉搏 ④能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科学之科学 ③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 45亿年之久 , 生命的出现也有约 35亿年。相 比之下 , 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 , 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 , 在 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 , 人类仍然是最有趣 、最奇特的物种之 一。 在近 40亿年里 , 我们 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早在1999年,为保护生态环境,川、陕、甘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20年后的今天,全球粮食危机凸显,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审时度势,在青海、黑龙江等省份建立完善“退耕还林,还草”长效机制的同时,又适时推出“退林还耕”政策。以下对“退耕还林”和“退林还耕”二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退林还耕”与“退耕还林”体现了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退林还耕”与“退耕还林”体现了事物发展由曲折性到前进性 ③“退林还耕”与“退耕还林”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④“退林还耕”与“退耕还林”都要把握维护生态和粮食安全的平衡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 年 3 月 1 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一颗新彗星的确认公告。这颗新彗星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轨道周期为 61751 年,意味着该彗星要 6 万年才到访地球一次。目前,这颗彗星正在朝着它的近日点方向运动,明年有望成为肉眼可见的大彗星。这体现了( )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智慧,下列诗句对应辩证唯物论哲理逻辑顺序的是(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7.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数百万只鸟在迁徙途中经过北京。某社区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基于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根据鸟类需要,补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体植物群落,引入鸢尾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种鸟类在社区栖息。这一做法( ) ①基于社区条件,遵循客观规律,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②根据鸟类需要,从其主体性出发,为之提供适宜栖息的环境 ③建立了生物间自在事物的联系,践行了生态保护理念 ④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社区湿地环境,实现人与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