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6840

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64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 cover
四年级上册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1.单元定位与语文要素:本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这是全套教材中一个非常独特的专项学习单元。其核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承担着示范、指导“如何从不同角度提问” 的方法性功能。教学重心不应仅仅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更要放在学习提问的策略上。 2.文体特点: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讲述了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科学原理,与蝙蝠夜间探路的原理相似。文章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平实,但又兼具趣味性。它通过“现象—问题—实验—发现—应用”的经典科学探究顺序,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并由此引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即使、系铃铛”等词语,会写“横、竖、绳、蝇”等生字。 2、能够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等不同角度对课文提出问题。 3、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等不同角度对课文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活动单 教学流程: 一、回顾提问,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知道了提问可以从哪两个角度进行提问?请同学们齐读古诗,猜猜苏轼是从哪几个角度看这座山的。请你说,我们跟着他一起数一数。 2、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学大诗人苏轼的多角度看问题,了解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齐读阅读提示,这个阅读提示让我们做三件事情,一是?(读课文)二是?(读批注)批注在哪里?(课文旁边和文后)三是?(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读了课文,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3、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讲了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与蝙蝠探路的原理类似。) 三、研读课文,探寻提问方法 1、分析课文批注的问题,明确提问角度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关注课文中提到的那一位同学,他究竟提了什么问题呢? (1)展示课文旁批注的两个问题。你觉得他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的?为什么会提出呢? 小结:这两个问题的提问角度都是从———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2)展示课文最后提出的两个问题。觉得他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的?为什么会提出呢? 预设:问题中的事情跟这篇课文有关吗?(有)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他产生的一个联想,对不对?(对)因为这篇课文已经没有再提这个事情了,但是他却关注了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这两个问题涉及生活中的飞行安全、超声波使用,所以是联系生活经验提问。(提醒做笔记) (3)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请同学分享自己的问题,倾听的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是1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我们就比1,是2联系生活经验提问我们就比2。 2、分析课后练习的提问,拓展提问角度 (1)展示课后练习请生齐读:“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3.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1和3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它就是我们刚才学习的结果。1是根据什么来提问的?(课文内容提问),3是?(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2)重点分析第二个问题:再读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师:这个问题是针对什么提出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3)鼓励学生尝试从课文写法角度提出问题。 ①对比句子,根据用词提问: A、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B、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提问:这句能不能删掉“反复”和“终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