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表 现 手 法 高考诗歌鉴赏一轮复习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规范答题。 “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 辨析概念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特点: 虚构:通过创造想象中不存在的事物或情境来表现真实事物的特点。 夸张:通过夸大某一方面或某一特点来突出或强化真实事物的特点。 具体表现 追忆过往之景。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通过想象故国的宫殿依旧存在,与眼前处境形成鲜明反差,表达物是人非的悲叹。 2.设想未来之境。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未来与亲人相聚的温馨场景,凸显当下的思念之情。 3.从对方角度着笔。 如杜甫《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想象妻子在月夜思念自己,以对方的思念衬托自己的牵挂。 4.摹写梦境、仙境、神话鬼怪。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铁马冰河入梦来”,借梦境表达收复失地的壮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仙境反衬现实的黑暗。 5.表达抽象情感或愿望。 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人设想了五种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景象,是虚写。女主人公因情造景,以此作为“与君绝”的条件,突出表现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用虚写的手法有力的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具体表现 虚写总结 回忆:已逝之景 想象:未来之境 联想:从对方的角度 幻想:梦境、梦境、鬼怪之谈、愿望 1.巧寻关键词。 如“梦”“想”“遥想”“忆”“念”“应”等。 (1)名词“梦”常是虚写的标志。 (2)表示推断的动词“想”“忆”“念” (3)表推断的副词“应” 2.关注时间词。 关注表示过去或者未来的时间词,如“去年”“当年” “往昔”“今宵”“今夜”等等。 【辨别虚写技巧】 3.关注地名。 思考诗人创作诗歌时本人所处的位置,与诗中所描写的场景是否一致。 如《送魏万之京》中“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诗中的关城、御苑是指潼关和皇家庭苑。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诗句中出现了“渭北”和“江东”两个地名。“渭北”是杜甫所在地,“江东”是李白所在地,两个地名不一致,可推测“江东日暮云”是杜甫的想象,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此处也使用了虚写手法。 【辨别虚写技巧】 【辨别虚写技巧】 4.关注写作对象。 如果写作对象是对方,那么诗句就可能用到了虚写手法。 如《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诗句中的“镜”“云鬓”等字眼,我们大致可推断,诗句描写对象为女子,而非李商隐本人。 小结: 虚实结合的作用 1、虚实结合能丰富诗歌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诗人情感(感慨)。(如《越中览古》) 3、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人情感的。(如《雨霖铃》)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虚)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虚)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