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9618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课件(39张)

日期:2025-10-07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238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苏教版,单元配,课件,应用,形成,合物
  • cover
(课件网)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配位键 1.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1)成键原子一方能提供孤电子对。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有NH3、H2O、CO等,离子有Cl-、OH-、CN-、SCN-等。 (2)成键原子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如H+、Al3+、B及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 (3)配位键同样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一般来说,多数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数目是基本不变的,如Ag+形成2个配位键,Cu2+形成4个配位键等。 2.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1)表示方法 配位键可以用A→B来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叫作配位体;B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或金属离子。 3.配位键的稳定性 (1)电子对给予体形成配位键的能力:NH3>H2O。 (2)接受体形成配位键的能力:H+>过渡金属>主族金属。 (3)配位键越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 如Cu2+←OH-<Cu2+←NH3<H+←NH3。 配位化合物 1.配合物的形成 (1)概念 由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称为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组成:以[Zn(NH3)4]SO4为例 ①内界和外界 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的内界。配合物的内界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与配合物内界结合的离子,称为配合物的外界。 ②中心原子和配位体 中心原子是指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配位体是指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③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配位原子是指配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配位数是指直接同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原子数目。 (3)形成条件 ①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中性分子H2O、NH3、CO等;离子有F-、Cl-、CN-等。 ②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3+、Cu2+、Ag+、Zn2+等。 2.配合物的结构特点 (1)配合物整体(包括内界和外界)显电中性,外界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配离子的电荷数。如K3[Fe(CN)6],外界总电荷数为+3,内界为-3,又知CN-为-1价,则中心原子Fe为+3价。 (2)一个中心原子可同时结合多种配位体。如[Cr(H2O)5Cl]Cl2·H2O,配位体是H2O和Cl-,配位数为6。 (3)配合物的内界不仅可为阳离子、阴离子,还可以是中性分子。如K3[Fe(CN)6]的内界为[Fe(CN)6]3-,Fe(CO)5为电中性,没有外界。 (4)对于具有内、外界的配合物,中心原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一般很难发生解离;内、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水溶液中较易电离。 可以通过实验确定有些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如[Co(NH3)5Cl]Cl2,由于外界的Cl-易电离,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外界含有的Cl-个数,从而确定配合物的化学式。 (5)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形成后,与一般共价键无异。 3.配合物的性质 (1)由内界和外界构成的配合物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 (2)配合物的内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3)当作为中心原子的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超分子 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超分子定义中的分子是广义的,包括离子。 2.超分子的实例 (1)分离C60和C70 (2)冠醚识别碱金属离子 冠醚是皇冠状的分子,可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 (3)超分子的两个重要特征———分子识别、自组装。 配位键与极性键或非极性键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共价键类型 非极性键 极性键 配位键 本质 相邻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原子轨道重叠)与原子核间的静电作用 表示方法 H—H H—Cl 比较 共价键类型 非极性键 极性键 配位键 成键条件(元素种类) 成键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同(同种元素) 成键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差别较小(不同元素) 成键原子一方有孤电子对(配位体),另一方有空轨道(中心原子) 特征 有方向性、饱和性 (202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