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0280

第7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达标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4769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年级,2024,人教,化学,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7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达标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B );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 )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可燃物量大,燃烧放热多,空气流动不会使炉火降温很多,却使新鲜空气量增多,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大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氢气   B.液化石油气   C.二氧化碳   D.煤粉 3、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石灰石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2022 年 5 月 12 日是第 14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标志与加油站无关( ) A.B.C.D. 5、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6、下列物质:①CO2、②氟利昂、③SO2,大量排入大气将造成环境污染,污染的后果有:(Ⅰ)破坏臭氧层,(Ⅱ)产生温室效应,(Ⅲ)形成酸雨。污染物与所造成的后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Ⅰ)  B.②(Ⅰ)  C.①(Ⅲ)  D.③(Ⅱ) 7、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只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实验 C.探究 MnO2 是否是 H2O2 分解的催化剂,比较 MnO2 加到 H2O2 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 D.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O2 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 8、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高层住房着火时,要乘坐电梯迅速撤离 C.档案资料着火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9、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打开排风扇 B.高层住宅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C.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 10、下列混合物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氢气和空气 B.一氧化碳和空气 C.混有面粉的空气 D.二氧化碳和空气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12、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1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 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要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5、夜间发现石油液化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C.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