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02040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5.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99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七年级,文版,5.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稿
  • cover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一、说教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语文七年级上 语文版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酬和诗,诗中刘禹锡回顾了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经历,并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抒写了自己在这特定的环境中的感情,虽充满悲凉却不悲观。同时,也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怀。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当遇到逆境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刘禹锡这个人物,对作者有了 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了十首律诗了,对律诗的结构、韵律及朗读节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这首诗的学习,把握节奏,准确朗读上不是问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阅历较浅,深入把握这首诗的内涵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豁达大度的情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并背诵,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 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诗歌教学强调的是把握诗的意象,进而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因此我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定为一个目标。它也是我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诗歌学习要了解诗词的意蕴,还需进一步的探究,即评词品“味”,对诗词中的美词佳句作深入的赏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词的丰富内涵。因此我确定了赏析诗歌名句为第二个目标。它也是教学安排中的一个难点。同时这首诗中作者的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是这首诗的核心,为此确定了我教学的第三个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及课时安排: 在古诗教学中,应该在创设自 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这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想象入境法、联系扩充法。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学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整首诗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共包括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简介诗歌背景。 1、导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一位大师,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一位文豪,他历经二十三年的贬谪,依然壮志不倒,笑傲江湖。他就是不服输,不言败的乐观勇士—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简介作者及背景 3、解题: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 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在这一环节中,导入语的设计力求简 洁直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目的,引发学生的共鸣。这个导入语还暗示了诗歌的主旨,对下一环节读懂诗歌起到一定的作用。简介写作背景,是本课教学中必要的一个环节,否则诗人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就不易被理解。这一环节,为下一步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朗读感知大意 1、一读:解决字音 2、二读:划分节奏?找出诗的韵脚,试读一读。 3、三读:把握语气、语调,试一试。 4、四读:男女生赛读,读准、读熟 (这一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朗读是理解感悟的基 础,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