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 电解质 1.电解质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满足两条件之一即可)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部分氧化物。 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单质或混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电解质能够自身发生电离,有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并不是自身发生电离,而是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电解质发生了电离,这类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如NH3、CO2、SO2等。 2.电解质的分类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H2O等。 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3.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与要求 (1)电离方程式左边书写化学式,右边书写离子符号。 (2)正确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该原子或原子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标在离子符号之前。 (3)遵循原子守恒,即在电离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4)遵循电荷守恒,即在电离方程式右边,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离子反应 1.概念: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2.实质: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 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发生离子反应。 (1)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沉淀),如BaSO4、CaCO3等; (2)反应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如CO2等; (3)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韵律记忆 书写离子方程式,记住步骤共有四; 物质易溶易电离,离子形式来表示; 物质难溶难电离,表示则以化学式; 微溶反应是离子,生成却写化学式; 写完左右查守恒,原子、离子要看清。 离子反应的应用 1.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间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类型: 类型 示例 生成难溶物 生成气体 生成难电离物质 3.用于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1)提纯的四原则 (2)检验杂质离子是否除尽的方法:取除杂后的溶液少许于洁净的试管中,继续加入沉淀剂,看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无,说明杂质离子已除尽。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 1.电解质的导电条件 物质 状态 固体 熔融(或液体) 水溶液 强碱和盐 不导电 能导电 导电(难溶物的溶液浓度小,导电能力差) 酸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2.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的关系 (1)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受热熔化)导电的本质 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受热熔化)能够导电是因为电解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发生电离。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强酸(H2SO4、HNO3、HCl)、强碱[NaOH、KOH、Ba(OH)2]、大部分盐(NaCl、KNO3、CuSO4)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如弱酸(H2CO3、CH3COOH)、弱碱(NH3·H2O)、H2O等。 (3)导电能力:相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如盐酸)和弱电解质溶液(如醋酸溶液)含有离子的浓度不同,导致两种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样,前者大。 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 的离子导电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