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0518

人美版书法三年级上册 第9课 提 课件(共49张PPT)

日期:2025-10-10 科目: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0050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美,书法,三年级,上册,9课,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 软-笔-书-法-同-步-课-件- 第九课 提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 软-笔-书-法-同-步-课-件- 目录 课堂导入 壹 贰 叁 肆 坐姿与握笔 笔画讲解 书法园地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伍 陆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 软-笔-书-法-同-步-课-件- 壹 课堂导入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 课前导入 大家见过春天土里冒出的新芽吗?它从泥土里使劲钻出来的时候特别有劲儿 ——— 先是在土里稳稳扎根,然后带着一股向上的力量慢慢挺起,越往上越细,顶端还带着尖尖的锋芒,整个过程既有力又轻盈。 课前导入 软笔书法里的 “提” 画,就像这春芽破土 ——— 起笔要像新芽扎根泥土般 “沉稳下笔”,行笔要像新芽向上生长般 “由重渐轻”,收笔要像新芽顶端般 “尖劲有力”。短短的一笔,藏着 “蓄力而上” 的节奏。 课前导入 今天,我们就带着对春芽的观察,拿起毛笔,学习书写 “提” 画,让笔下的 “提” 像春芽破土一样,既有扎根的稳,又有向上的劲。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 软-笔-书-法-同-步-课-件- 贰 坐姿与握笔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 正确坐姿 无论是坐着书写还是站着书写,都要做到: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坐姿 五字执笔法包含:擫、押、钩、格、抵五种指法。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五字执笔 握姿 握姿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 软-笔-书-法-同-步-课-件- 叁 笔画讲解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 提 提又称挑,行笔方向由左下至右上。 欧体 “提” 画的精髓在于 “短中见力、锐中藏稳”。 我来读贴 1. 提先粗后细,斜而尖。 2. 提的形态像指向右上方的三角形。 (以米字格中的斜线作参照,可以观察到提的倾斜程度。) 笔画联想 我来分析 1. 确定好起笔的位置,笔锋逆锋向左下轻入纸。 起笔:承上启下,方笔立基 笔法核心:若为单独提画,起笔前先 “逆锋轻顿”,形成左下方的方整切面;若为连笔提,则直接承接前一笔的收笔方向,避免刻意 “另起炉灶”; 顿笔后迅速调整笔锋至中锋,笔杆略向右上方倾斜,为行笔蓄力。 我来分析 2. 按笔调锋后向右上行笔,渐行渐提。 行笔:疾涩上行,力透笔尖 笔法核心:起笔后,笔锋沿 45° 左右倾斜方向,向上行笔;行笔初期稍重,中段逐渐提笔,至末端时 “疾势送出”,形成 “头重尾轻” 的渐变效果;全程保持中锋,避免侧锋导致线条 “扁薄”,可通过手腕轻微 “捻管” 调整方向,确保线条 “劲挺不飘”。 我来分析 3. 顺势出锋。 收笔:露锋出尖,意韵连贯 笔法核心:行至末端时,笔锋逐渐聚拢,沿行笔方向自然送出,形成尖锐的笔锋;出锋瞬间需 “力达笔尖”,即便是最后一笔,也需避免 “甩笔空扫” 导致笔尖分叉或线条虚浮;收笔方向需 “指向明确”:若提画后接右部笔画,出锋方向需略向右上方,为下一笔起笔 “引路”;若为字的末笔,则可稍平出,避免过度上扬导致字态不稳。 笔画练习 坐姿端正?握笔标准? 形态正确?长度合适? 书写流畅?要点做到? 笔画评价 我来临摹 观察——— 书写前需认真读帖,观察字形的笔画走向、字的提画、结体和气势以及结构比例和章法布局,做到心中有数,再进行仿照书写。 我来临摹 笔顺: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提、四笔横折钩、五笔竖、六笔竖弯钩 左偏旁 “土”———首横(短横):起笔露锋切入(或轻藏锋),向右上方微斜(角度约 5°),行笔短促有力,收笔时略顿,避免僵直。此横需写得轻快,为下方笔画留出空间。 我来临摹 左偏旁 “土”———竖画(中竖):位于首横中间偏右位置起笔,垂直向下(欧体竖画多 “中直”,偶有轻微左倾以显生动),行笔 “瘦硬通神”,中段略细,收笔重顿(如 “悬针” 收尾但不尖锐,更显沉稳)。此竖是 “土” 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