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节 第1课时铁的多样性 一、单选题 1.分类法常用于研究事物的变化、性质及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电解质,含有离子键 B.属于亚铁盐,可用作补铁剂 C.属于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属于酸性氧化物,可溶液吸收 2.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加入粉末,下列关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作吸水剂 B.铁元素化合价降低 C.作氧化剂 D.作还原剂 3.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4.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溶液 通入适量 B 溶液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HCl NaOH溶液 D HCl 饱和 A.A B.B C.C D.D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固体(CaO) ———高温煅烧 B.KCl固体———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C.气体(CO)———点燃气体 D.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6.取某含铁元素的固体A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转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剂1是KSCN溶液 B.试剂2可以是新制氯水 C.溶液B中只有Fe3+无Fe2+ D.溶液C到溶液F红色加深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2+被氧化剂氧化成Fe3+,使Fe3+浓度增大 7.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B. C. D. 8.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将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C 某溶液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通氯气溶液变为血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灼烧,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有、无 A.A B.B C.C D.D 9.FeCO3与砂糖混用可以作补血剂,实验室里制备FeCO3的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与Fe2+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时所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 B.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可观察到有白色难溶物产生,该白色难溶物为BaSO4和BaCO3 C.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Fe2+的操作:先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氯水,再加入适量的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含有Fe2+,反之,则无 D.NH4HCO3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每生成2.24LCO2,同时消耗5.6g Fe2+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实验操作 A 溶液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 B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盐酸并过滤、洗涤、干燥 C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加入过量盐酸反应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A.A B.B C.C D.D 11.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包裹在带孔铜箔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会有气泡产生 B.反应过程中会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 C.反应过程中铜箔被氧化 D.用敞口久置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该实验,可能会快速出现红褐色沉淀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铁元素的性质设计了“魔法实验”,如图所示。 【资料】 a.茶水中含有鞣酸,与亚铁离子结合成无色的鞣酸亚铁,进而变为蓝黑色的鞣酸铁。 b.鞣酸、维生素C均具有还原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铁元素被氧气氧化生成了鞣酸铁 B.由③→④→⑤,可推知③中含二价鉄 C.由①、③、④几乎颜色相同,可推知其所含粒子种类相同 D.④→⑤,至少有两种粒子被氧化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NH、SCN-、Cl- B.Na+、HCO、Ba2+、OH- C.K+、SO、Mg2+、NO D.Fe2+、H+、MnO、SO 14.下列物质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硫酸亚铁 B.碱石灰 C.过氧化钠 D.还原铁粉 15.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A.Fe(Al):NaOH溶液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