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 《短歌行》 授课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充实语文知识,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新的学习生活还没有完全调整好,初高中语文的学习思维的转换还有待加强,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教材分析 《短歌行》在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为第7课三首诗中的一首,本单元学习的诗歌均为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而本诗又是这时期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典范的伟大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曹操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树立远大的理想。本节课以诵读为线索,层层深入,探讨本诗的内容与情感。 教学目标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情怀。 2.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全文。3.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3.讨论法:自主学习,讨论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回顾曹操和乐府诗的文化常识)一导入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心目中的曹操,你想用什么词?(生答)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最复杂多变的人,用百变星君来形容他也不为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诗歌《短歌行》,来重新解读一下他的形象。 三重诵读:①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检查学案②指导诵读,掌握节奏。诵读指导,“———为重音,“\”为停顿,箭头为语调,老师范读,同学们根据提示来试着美读。前半部分感情基调:沉郁苍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慢(慷慨激昂)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慢(沉郁悲壮)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慢(凝重苍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慢(苍劲悲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慢(惆怅轻柔)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慢(深沉悠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慢(深情舒缓)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快(轻快高昂)后半部分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慢(气足声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慢(气缓声沉)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快(轻快愉悦)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快(轻快高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慢(惆怅舒缓)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快(急促高亢)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慢(铿锵有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慢(慷慨激昂)③师生齐读,把握情感解读诗意:找出最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或词?“忧”小组合作讨论:诗人究竟“ 忧” 什么?文中那些地方可以发现曹操的这种忧思人生苦短;(2)贤才难得;(3)功业未就。知人论:1: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结合背景知识思考:曹操忧愁背后的原因。天下归心自古诗人多愁忧,站在历史的关口,很多人都会产生危机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因壮志难愁而忧,“减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因亡国而忧,“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因思乡而愁,曹操也不例外。可是又有所不同,结合背景可知,此时赤壁战败,已经53岁的曹操,年事渐高,但是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他的忧明显不同于前面的私忧,他的忧是站在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