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早预习 新知梳理 一、长度及其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 (1)基本单位:_____,符号:_____。 (2)常用单位及换算 1 km=_____m; 1 m=10 dm=102 cm=_____mm=_____μm=_____nm。 2.长度测量:使用刻度尺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 (1)基本单位:_____,符号:_____。 (2)常用单位及换算 1 h=_____min=_____-s。 2.测量工具:钟、表等。 三、误差 1.概念:测量时,测量值与_____之间的差别。误差_____(选填“能”或“不能”)消除,只能_____。 2.减小方法 (1)_____求平均值。 (2)选用_____的测量工具。 (3)改进_____。 探重难 以练代讲 探究点一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典例1 用如图所示方式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测量不对,一定要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测得铅笔的长度为3.50 cm C.因为使用了三角尺,所以读数时视线不用正对尺面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避免误差 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测值和单位组成,当物体的末端正对刻度线时,要添“0”表示估读。 变式 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LA、LB),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其中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_____mm,则LB=_____cm。 探究点二 时间的测量 典例2 如图所示,秒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___s,秒表的示数为_____s。 课堂小结 培素养 分层作业 A基础达标 1.(2024威海)三星堆祭祀区8号坑出土了一件迷你版纵目面具,工作人员按照考古挖掘的要求用比例尺作参照拍照,每一个小方格的宽度为1 cm,如图所示。请估测面具两耳之间的距离更接近( ) A.3 cm B.6 cm C.9 cm D.12 cm 2.为给课桌裁剪一块合适的课桌垫,小明用卷尺对课桌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66.8 cm、67.0 cm、67.5 cm。则课桌长度的测量结果应为( ) A.66.8 cm B.67.0 cm C.67.1 cm D.67.5 cm 3.教材素材改编 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某人“一拃”的长度。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从甲方向观察 B.读数时,视线应从乙方向观察 C.“一拃”的长度为1.9 cm D.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B.通过对一个物体的长度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误差的大小与测量工具无关 5.填写下列单位或数值。 (1)圆珠笔的直径为8.0___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_____; (3)某同学百米跑的时间是15.6_____; (4)教室木门的高度约是_____m; (5)一名八年级同学的身高约为_____cm; (6)60 μm=_____cm; (7)24 dm=_____mm; (8)某校一节课45 min=_____h=_____s。 B能力提升 6.教材样板题 小明身高175 cm,据此,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小明的脚长约15 cm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60 c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拃”约为40 cm(拃:念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 距离) D.他的“1庹”约为3 m(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7.测量物体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五一”劳动节学校组织大扫除时,小明不小心将教室窗户玻璃打碎了,需要重新安装一块玻璃,班长准备测量窗户边框的尺寸,下列测量工具中最合适的是( ) A.测量范围为20 cm,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 B.测量范围为100 m,分度值为1 cm的卷尺 C.测量范围为5 m,分度值为1 mm的钢尺 D.测量范围为15 cm,分度值为1 mm的三角尺 8.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甲的记录是26.03 cm,乙的记录是26.01 cm,丙的记录是26.00 cm,比较他们的测量结果,应该说_____(选填“甲”“乙”“丙”或“都”)正确;他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