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02 03 04 1岁 出生在广东翠亨村,一个衰落的农村家庭 入村私熟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农民家庭 初入学堂 9岁 13岁 新式教育 前去夏威夷,接受西式教育 香港学医 归国在香港学医,此时认为大清尚可救 17岁 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自诩“洪秀全第二” 1.孙中山简介 材料一:“……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若救国救民,非除去恶劣政府不可。革命为惟一法门。”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一: 我大学毕业之后,(1894年前后)即决计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 ———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 转变一:“医人”→“医国” 转变二:“改革”→“革命” 2. 思想转变 壹 星火初燃———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兴中会部分成员合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革命实践 发起人: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地位: 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振兴中华 满清统治者 孙中山 (1)成立兴中会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壹 星火初燃———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革命实践 (2)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陆皓东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评价陆皓东 青天白日旗 中华民国国徽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国民党党徽 漫画:1895年广州起义前陆皓东设计了起义旗帜 壹 星火初燃———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革命实践 1882年 1895年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他只好断发改装,流亡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3)流亡海外,宣传革命 壹 星火初燃———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成立背景 民众对孙中山等革命人士的态度为何发生转变? 材料一:“回忆时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材料二:“庚子(1900年)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①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他们的著作有什么共同思想? 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 ———《警世钟》 1.同盟会成立背景 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迅速传播 宣传革命,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度。 1.同盟会成立背景 华兴会成员合影(左1黄兴) 光复会誓词 ③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但从分道扬镳,终不如集中力量,事较易济。 ———孙中山 分散各地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孙君逸仙者,……吾敢下一断辞曰: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斯言也,微独吾信之,国民所公认也。 ———陈天华《纪念东京留学生欢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