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事故的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 ) 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 C.眼睛里不慎溅入强碱溶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能用手揉眼睛 D.电线短路失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或水进行灭火 【答案】 D 【解析】电线短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泡沫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2.有些化学仪器加热时需要放在石棉网上,但也有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下列各组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试管、蒸发皿 B.试管、烧杯 C.试管、平底烧瓶 D.蒸发皿、圆底烧瓶 【答案】 A 【解析】烧杯、平底烧瓶、圆底烧瓶均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需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答案】 B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长管进气;收集氧气用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应首先验纯;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边加边搅拌。 4.下列各项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可先用分液漏斗萃取,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萃取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答案】 A 【解析】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作萃取剂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来萃取,故A错误;萃取、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B正确;分液漏斗中有瓶塞和旋塞,所以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故C正确;取下塞子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故D正确。 5.现有三组混合液:①CCl4和水;②苯(沸点:80.1 ℃)和甲苯(沸点:110.6 ℃)的混合物(二者是性质非常相似的一对互溶液体);③氯化钾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蒸馏、萃取、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萃取、蒸馏、分液 【答案】 C 【解析】①CCl4和水互不相溶,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苯(沸点:80.1 ℃)和甲苯(沸点:110.6 ℃)是互溶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③向氯化钾和单质碘的水溶液中加入萃取剂,采用萃取法。 6.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水和乙醇 分液 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硝酸钾固体中的杂质氯化钠 重结晶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沸点为117.5 ℃)中的乙醚(沸点为34.6 ℃)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 D 【解析】乙醇与水相互溶解,不能用作萃取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别很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将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 C 【解析】少量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可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清洗,故A正确;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故B正确;试管、蒸发皿(玻璃)等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会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C错误;闻任何化学药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