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213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1节 反应热 知识点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5713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反应热,PPT,46张,课件,知识点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反应热及其测定 1.认识体系与环境(以研究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 2.热量: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反应热概念中的“等温条件下”是指化学反应发生后,使反应后体系的温度恢复到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即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相等。 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装置(简易量热计)如图 (2)实验测量数据 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 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冲洗干净,擦干备用;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取二者温度平均值为t1℃。 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是指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温度。 6.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避免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响测量结果。 (2)实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0.5 mol·L-1)。 (3)测定中和热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 (4)中和热的数值是 57.3 kJ·mol-1,测定时与强酸、强碱的用量无关。 (5)加过量碱液使酸完全反应,碱过量对中和热测定没有影响。 (6)数据处理时,相差较大的数据可能是偶然误差引起的,应舍去。 反应热与焓变 1.内能、焓与焓变 (1)内能(符号为U):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2)焓(符号为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3)焓变: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严格地说,对反应体系做功还有限定,中学阶段一般不考虑),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ΔH的单位为kJ·mol-1(或kJ/mol),它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 化学键 断裂或形成1 mol 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反应中总能量变化 H—H 吸收436 kJ 共吸收679 kJ Cl—Cl 吸收243 kJ H—Cl 放出431 kJ 共放出862 kJ 结论 (2)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内能描述的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之一。不同的物质,其焓不同;相同的物质,如果温度或压强不同,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焓也会不同。 (2)焓、焓变、反应热代表的意义不同;焓只有正值,而焓变有正值、负值之分。 (3)能量越低越稳定。同一物质能量由高到低:气体(g)>液体(l)>固体(s);稳定性:气体(g)<液体(l)<固体(s)。 (4)任何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条件下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即为化学反应热。 注意可逆反应的ΔH和实际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区别: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ΔH都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 燃烧热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无关。配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先把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再配平其他物质。 引起误差的原因 温度差 |ΔH| 保温措施不好 偏小 偏小 搅拌不充分 偏小 偏小 所用酸、碱溶液浓度过大 偏大 偏大 用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固体代替NaOH溶液 偏大 偏大 引起误差的原因 温度差 |ΔH| 用浓硫酸代替盐酸 偏大 偏大 用相同浓度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 偏小 偏小 用相同浓度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 偏小 偏小 用相同浓度的硫酸代替盐酸,Ba(OH)2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