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第1章—第3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对下列物理量的估计,较合理的是( ) A.中考体育使用的单人跳绳,长度约为8 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8 m/s C.升国旗时,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 s D.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 ℃左右 2.如图为加油机正在同时给A、B两架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相对于A战斗机是运动的 B.加油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运动的 C.A战斗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静止的 D.A战斗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运动的 3.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可能相同 4.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B.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6.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10 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自己所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 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 7.华夏文明五千年,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歌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同学对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的 C.“不敢高声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帆船为参照物的 8.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 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B.铁块变成铁水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 9.烤冷面是同学们喜爱的小吃之一,关于制作烤冷面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撒在冷面上的糖粒变为糖汁是熔化过程,需要放热 B.冷面下的油冒出气泡是汽化过程,需要放热 C.冷面上冒出“白气”的形成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D.涂抹在冷面上的酱汁变干是凝固过程,需要吸热 10.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变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分析上面一段描述中物态变化的顺序是( ) A.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液化 B.凝华、熔化、汽化、液化 C.凝华、升华、液化 D.液化、凝固、升华、液化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 min时是固态 C.在第12 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 1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 A.v甲=0.6 m/s,v乙=0.4 m/s 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3.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中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cm,图丙中的秒表的读数为 s。 14.如图甲、乙所示为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