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3179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时训练】高一上册人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原题+解析)

日期:2025-10-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1683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解析,原题,一册,必修,地理
  • cover
高一上册人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基础题型训练 角度1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2025江苏盐城期中)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图中a地层含有笔石(笔石动物的 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 龙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 ) A.a地层—前寒武纪 B.b地层—早古生代 C.c地层—晚古生代 D.d地层—新生代 2.形成d地层煤层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2025江西景德镇期末)2024年5月,科考人员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大量鳞木类化石。 鳞木是生活在古生代晚期的一种已灭绝的远古石松纲植物。此次发现的近十种鳞木类化 石都集中在距今3.1亿—2.9亿年之间。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鳞木类植物繁盛的时期( ) A.出现两栖动物 B.出现哺乳动物 C.恐龙已经灭绝 D.被子植物繁盛 4.大招4 关于含有鳞木类化石的地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B.可能含有恐龙化石 C.能记录地球演化历史 D.可能含有煤炭资源 角度2 地球的演化历程 (2025江苏扬州期末)2023年5月,我国古生物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活 动中,于定日县岗嘎镇附近发现了大量喜马拉雅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海栖爬 行动物,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9 000万年的海洋中。据 此完成5—6题。 5.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珠穆朗玛峰在地质史上( ) A.经历了山地至沧海的变化 B.一直寒冷干燥 C.曾为海洋,且光照、热量条件较好 D.曾为海洋,但鱼类数量极少 6. 鱼龙繁盛时期( ) A.联合古陆尚未解体 B.安第斯山脉已形成 C.是铁、镍的重要生成期 D.鸟类已开始出现 (2025江苏徐州期末)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A.冰期长,间冰期短 B.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C.干湿交替,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D.冷暖干湿交替的变化周期长短相同 8.甲时期全部灭绝的生物种类是( ) A.蕨类植物 B.古老两栖类 C.脊椎动物 D.无脊椎动物 能力提升训练 (2025安徽六安期中)下图为地球上大气中CO 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 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9—10题。 9. 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地球上CO 浓度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0. 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 A.海生藻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片距今2 500万年的棕榈叶的化石,整个叶片 化石标本长度达到1米,叶柄非常长,叶脉清晰可见(图)。科学家推测,在2 500万年 前,青藏高原中部生长着棕榈,棕榈生长区呈东西向条带状(海拔不超过2 300米), 其南北两侧是海拔约4 000米的高山。据此完成11—12题。 11.当时棕榈生长地区的地貌类型是( ) A.山峰 B.山脊 C.谷地 D.盆地 12.棕榈叶化石标本长度达1米,叶脉清晰可见。棕榈叶化石显示当时其生存环境为( ) A.高寒草甸环境 B.寒带苔原环境 C.热带沙漠环境 D.暖湿森林环境 13.(2025河南信阳期中,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为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也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地球历史 的重要科研基地。自贡出土的恐龙化石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研究表明,草食性恐龙会逐 水草而栖,下图为该博物馆内展出的某草食性恐龙化石。 (1) [综合思维]推测恐龙生活时代自贡的地理环境。(4分) (2)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简述恐龙生活时代植物的发展对现代人类生产生活的 影响。(4分) (3) [综合思维]说明人类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意义。(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