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B.该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锌电极沿导线流向铜电极 C.该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CuSO4溶液中迁移 D.当有0.2NA个电子通过电流表时,铜电极质量增加6.4 g 【答案】C 【解析】Zn比Cu活泼,Zn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正确;该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Zn)沿导线流向正极(Cu),B正确;该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区(硫酸锌溶液)中迁移,C错误;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当有0.2NA个电子通过电流表时,铜电极质量增加××64 g/mol=6.4 g,D正确。 2. 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D 【解析】由总反应方程式知,I-失去电子(氧化反应),Fe3+得电子(被还原),A、B正确;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Fe3+得电子速率等于Fe2+失电子速率,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正确;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甲中石墨作负极,D错误。 3.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 SO42-)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答案】C 【解析】Cu作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电池工作过程中,SO42-不参与电极反应,故甲池中的c(SO42-)基本不变,B错误;电池工作时,甲池反应为Zn-2e-══Zn2+,乙池反应为Cu2++2e-══Cu,甲池中Zn2+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维持溶液中电荷平衡,由电极反应式可知,乙池中每有64 g Cu析出,则进入乙池的Zn2+为65 g,溶液总质量略有增加,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D错误。 4.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硝酸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铜片 B.O~t1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C.t1时刻,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l 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D.t1时刻后,电子从铝经过导线流向铜 【答案】C 【解析】O~t1时,Al片为负极,铝被氧化得到氧化铝A错误;Cu片为正极,硝酸根离子放电生成二氧化氮,电极反应式为:2H++NO3-+e-=NO2↑+H2O,B错误;随着反应进行,铝表面钝化,形成的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铜作负极反应,电流方向相反,C正确;t1时刻后,铜作负极,Al为正极,电子由铜经过导线流向铝,D错误。答案为C。 5.利用微生物电池可处理有机废水和废气(如NO),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M极流向N极 B. H+透过阳离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C. 正极反应为:2NO+4H++4e-=N2+2H2O D. 有机废水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了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有机废水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则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NO得电子生成N2,电极反应式为2NO+4H++4e-=N2+2H2O,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该原电池中,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放电时,电流方向为:N极→导线→M极,A错误;原电池中,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放电时,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M极移向N极,即由左向右移动,B错误;N极为正极,正极上NO得电子生成N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