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10 g 1~10 g 0.01~1 g <0.01 g 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2)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以AgCl沉淀溶解平衡为例): AgCl(s) Ag+(aq)+Cl-(aq) 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各物质要标明聚集状态。 溶解 沉淀 (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①动:动态平衡,溶解与沉淀没有停止。 ②等: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 ③定: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④变:条件改变,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一般情况下,当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通常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完全了。 2.沉淀的溶解 (1)沉淀溶解的原理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2)实验探究:Mg(OH)2沉淀溶解 操作 现象 ①中浑浊,②中沉淀溶解 解释 3.沉淀的转化 (1)沉淀转化的实验探究 ①探究AgCl、AgI、Ag2S的转化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AgCl沉淀转化为AgI沉淀,AgI沉淀又转化为Ag2S沉淀,说明溶解度:Ag2S<AgI<AgCl 证据推理 ②探究Mg(OH)2与Fe(OH)3的转化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离子 方程式 实验 结论 Mg(OH)2沉淀能转化为Fe(OH)3沉淀,说明溶解度:Fe(OH)3<Mg(OH)2 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内因(决 定因素) 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外 因 温度 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浓度 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同离子 效应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相应的离子,平衡逆向移动 其他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的物质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A 加适量水促进溶解,固体质量减少,但仍为饱和溶液,A正确;c(Mg2+)不变,通HCl气体,消耗c(OH-),平衡正向移动,c(Mg2+)增大,B错误;加NaOH固体,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Mg2+)减小,C错误;加MgSO4固体, c(Mg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质量增大,D错误。 改变温度或离子浓度会影响Mg2+的浓度,加适量水仍得饱和溶液时,Mg2+的浓度不变。 C 若一种沉淀剂可使溶液中多种离子沉淀,则可以控制条件,使这些离子先后分别沉淀,这种现象称为分步沉淀。 (1)同一类型的沉淀,Ksp越小越先沉淀,且Ksp相差越大,分步沉淀越完全,如AgCl、AgBr、AgI。 (2)不同类型的沉淀,其沉淀的先后顺序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浓度商先满足Q>Ksp的先形成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常用的生成沉淀方法 方法 原理 调节pH法 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转化成沉淀而除去 直接沉淀法 通过沉淀剂除去溶液中的某种指定离子或获取该难溶电解质 同离子效应法 增大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氧化还原法 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出来 D 沉淀转化的一般原则 (1)溶解度较小的沉淀易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当一种试剂能沉淀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时,生成沉淀所需试剂离子浓度越小的越先沉淀。 (3)如果生成各种沉淀所需试剂离子的浓度相差较大,就能分步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离子的目的。 (4)两种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沉淀转化越容易。 曲线可知信息: ①曲线上任意一点(a点、c点)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此时Q=Ksp。在温度不变时,无论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