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识记美国从繁荣到危机的表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等基本史实。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知道经济大危机出现的原因,导火线、表现;概括经济危机的影响与特点。 3.家国情怀: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济大危机出现的原因,导火线、表现;概括经济危的内容。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人物档案: “1882年,出生于纽约州望族;1910年,进入政界;1921年,患上脊髓灰质炎症;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2年,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连任四届。”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人物,从而引出罗斯福。 并展示《轮椅上的罗斯福》照片 教师提问:罗斯福有何突出的贡献?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危险困境?罗斯福是如何力挽狂澜的呢?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悬念来猜人物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新奇的知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感受该总统的传奇经历,进而引出罗斯福。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如何带领美国人民走出困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使用“罗斯福新政”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从繁荣到危机 1.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 教师展示《美国经济繁荣宣传画》,并出示材料进行讲解。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教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这种相对的稳定,就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展示图片《美国人家家用电器》、《美国的汽车长龙》 引导学生了解美国20年代的出现繁荣景象。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经济危机。 2. 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出现 展示材料和《1929年前美国各阶层收入情况表》、《1920—1929年生产产品增长与工人工资增长情况表》。引导学生思考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并通过课件展示存在问题:贫富差距大、购买力不足、股票投机猖獗、分期付款膨胀。 教师也可带领学生观看“【历史地图】美国本土的大萧条交互动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建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提问:面对这些客观问题,美国当时的总统胡佛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很成问题。 展示图片《美国总统胡佛》和《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示意图》 教师:胡佛采取自由放任不干预政策,这就更加剧了美国的危机。那么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呢? 3. 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展示示意图《经济危机产生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美国20实际20年代经济大危机出现的原因,美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人们购买力低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了生产相对过剩,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教师简单介绍,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最后教师总结经济危机原因,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生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 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及特点 出示图片展示《证券交易所的疯狂人群》、《银行倒闭》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经济危机爆发时的场面。 教师讲解: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