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6171

【任务驱动式】4.5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10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生物,人教,学年,2024--2025,格式
  • cover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生物学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本节内容属于 “人与生物圈” 主题中的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并说明排泄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章是继“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对人体新陈代谢终章环节的阐述,完善了“新陈代谢”的全过程。它解释了人体如何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观念中“稳态与平衡”观的直观体现。 核心素养 目标 生命观念: 理解排泄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环节,认同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科学探究: 通过“模拟肾单位滤过作用”的模拟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结构-功能观”分析肾单位的结构特点;通过分析“血液、原尿、尿液成分变化”的数据,发展逻辑推理和归纳能力。 态度责任: 形成关注肾脏健康、适量饮水等健康生活的态度,并关注血液透析等现代医学技术,体会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和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滤过、重吸收)。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的过程与区别;尿液成分的动态变化分析。 教学方法 以 “人体净水工厂探秘” 为情境主线,贯穿始终。 自助互助式小组合作: 学生以“工程师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厂考察、故障排查等任务。 模型与实验探究法: 通过解剖观察(猪肾)、模拟实验,将微观过程宏观化。 问题驱动学习法: 通过环环相扣的“工厂谜题”,驱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设计总思路】:将人体泌尿系统比喻为一个高度智能的“人体净水工厂”,学生扮演受邀参观的“青年工程师”,对工厂进行考察和深入学习。 (一) 第一站:工厂概览———情境导入,初识系统 (5分钟) 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城市水循环处理的短视频,随即提问:“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也在产生‘污水’(代谢废物),我们身体里是否也有一座‘净水工厂’呢?” 【学生活动】快速阅读教材,找出“人体净水工厂”的名称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明确任务: 任务一:绘制工厂结构图。 各小组在小白板上快速绘制泌尿系统的结构简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和功能。 【教师引导】强调“肾脏”是核心处理车间,尿液是最终的“处理过的污水”。 (二) 第二站:核心车间探秘———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25分钟) 考察“肾脏车间”(结构与功能观): 任务二:解剖观察(实物感知)。 各小组分发一个纵向剖开的猪肾实物或高仿真模型。 【自助探究】观察外部形态、用手触摸质感,感受其硬度。 【互助探究】结合教材插图和教师提供的“肾脏结构示意图”,在实物上辨认皮质、髓质、肾盂三个主要结构。 【提问引导】“尿液是在哪个结构初步汇集并准备排出的?”(肾盂) 【承上启下】 “这个小小的车间如何完成如此复杂的净化任务?关键在于内部数以百万计的‘智能过滤器’———肾单位。” 解密“智能过滤器”(肾单位的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活动一】:肾单位结构拼图赛 各小组领取一套肾单位结构卡片(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网等)。 任务三: 在2分钟内,根据教材提示,合作将卡片拼成一张完整的肾单位结构图,并派代表用磁贴在黑板上展示。此活动帮助学生理清结构和血流方向。 【难点突破活动二】:模拟“滤过与重吸收” 模拟实验: 【材料】一个装有混合物的漏斗(代表肾小球),混合物包括:红豆(代表血细胞)、绿豆(代表蛋白质)、沙子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