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7162

4.3 在地球上看月球 分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3845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球,上看,月球,分层,练习,答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四单元地球与月亮 课题 3.在地球上看月球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了解在地球上观测月球的基本现象,如月球的形状变化(月相)等相关知识。 科学思维目标:能基于在地球上对月球的观察,分析月球的运动特点以及月相变化等现象的规律,培养逻辑推理和分析概括能力。 探究实践目标:通过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式,掌握在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法,能记录和描述月球的观测特征。 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对地球与月球关系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观察和持续探索宇宙的态度。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1.月球是地球的( ),它围绕地球( )。 2.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形状的变化称为( )。 3.月球本身( )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光。 4.农历每月十五左右,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通常是( )。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模拟月相变化:用手电筒代表( ),乒乓球代表( ),做模拟( )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亮面形状。 6.观测月球: 在晴朗夜晚,用肉眼观测月球,能看到月球表面有明显的明暗区域。明亮的部分是月球高地,那里地势较高;阴暗的部分是月海,其实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因反射太阳光较少而看起来较暗。若用望远镜观测,还能看到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等原因形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明亮处为( ),阴暗处为( );用望远镜还能看到布满大小、形态各异的( )山。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7.月球观测历史的材料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测月球。每当夜晚,人们抬头仰望天空,凭借肉眼去观察月球的阴晴圆缺,也就是月相的变化,还会留意月球在星空背景中的位置移动。那时候,人们没有先进的仪器,只能通过长期的肉眼观察,记录下月球的各种现象,并用神话、传说等方式去解释所看到的景象,比如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月球的想象与观测后的创作。 到了现代,观测月球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天文望远镜成为观测月球的重要工具,地面上的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能够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山脉、平原等地形细节。射电望远镜也发挥着作用,它可以接收月球表面物质发射或反射的射电波,帮助科学家了解月球的地质结构等信息。此外,还有月球探测器,像美国的“阿波罗”系列探测器,实现了人类登月,近距离对月球进行探测;中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通过环绕、着陆等方式,对月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测,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月球数据。哈勃空间望远镜也能在太空中对月球进行观测,不受地球大气层的干扰,观测效果更佳。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 )观测月球。 ( )成为观测月球的重要工具。 中国的“( )”系列探测器,通过环绕、着陆等方式,对月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测。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8.下列关于在地球上看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的亮面总是朝向太阳 B.我们看到的月球亮面大小始终不变 C.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 2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9. 辩论会:人类从观测到登月等行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卫星、公转 2.月相变化 3.不、太阳 4.满月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太阳、月球、月相变化 6.高地、月海、环形 实践应用 固一固 7.肉眼、天文望远镜、嫦娥 迁移创新 试一试 8.A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9. 正方(利大于弊):科学认知方面:通过探索,人类更深入了解月球的形成、结构等,推动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发展,如通过对月球岩石样本的分析,助力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