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复习课件 靶向达标巩固 必修 4 哲学与文化 知识梳理 第—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 (1)产生:人类的实践活动。 (2)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2.哲学的概念 (1)本义: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本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产生: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特点: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5)作用: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定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原因: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 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2)根本观点: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 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大阵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③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④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的演化: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结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原因:①从意识的产生来看———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