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哲学的含义和产生,分析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培养辩证全面的思维。 2.政治认同:认同哲学就在身边,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相信学习正确的哲学会让生活更美好。 3.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学哲学、用哲学,初步树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总议题: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从“天问”到“天问一号” 环节一:“天问”,为何发问?———哲学从何来? 2300多年前,屈原被逐,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仰面叹息之时,向苍穹发出呼号。他见到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的祠堂墙壁上描绘着主宰天地山川的神灵,画面显得瑰奇美丽和神奇怪异;看到描绘古代圣君贤王行事等图画,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之情。 问:远古始初的情况,是由谁流传下来的?天地没有形成之前的事情,要如何才能探究清楚?天地蒙昧一片,昏明不分,谁能够将它考察明白?宇宙混沌一团,元气充盈,只是想象中得到的虚拟之“像”,要通过什么才能把握到它?天地已分,昼明夜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他似乎在不停的提出自己的疑惑,想寻求解答,找出因果。 探究与分享一: 1.屈原为什么会写这篇《天问》?这说明哲学智慧从何而来? 2.你惊讶、困惑过哪些问题?这说明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专利吗?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2.哲学的产生: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最根本的) (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学以致用———判断 哲学来源于惊讶,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 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环节二:“天问”,问了什么? ———世界观的对话 情境一: 《天问》发出对天地、社会、人生的疑问,从天地的起始→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阐发对宇宙万物的理性哲思。 <第一部分> 对自然提出问题,主要探讨宇宙以及天地生成的问题; 1、对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发问。(44句,27个问) 2、大地结构和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事件发问。(68句,42问) <第二部分> 对社会历史和神话传说发问; 1、从大禹婚姻问起,对夏代的历史及神话传说发出一系列问题。(64句,22问) 2、对商代历史,从中涉及女娲、尧舜、吴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提问。(76句,29问) 3、对周代历史至春秋时期若干事件和神话传说以及有关楚国的话题提出问题。(共104句,45问) <第三部分> 尾声。联系自己的遭遇,阐述个人的感慨。(17句,8问) 探究与分享二: 任务1:结合情境,思考《天问》这些问题是关于世界观的问题吗?你有没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如果有,那么我们是哲学家了吗?为什么? 任务2.纵观人类历史,有三个字,让诗人去翻开无字天书,让哲学家去古希腊广场寻找真相,让探求者去寻找神谕,这三个字便是“我是谁?”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环节二:“天问”,问了什么?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情境二:《天问》最后两句“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跟楚国的贤人堵敖说过,楚国已经腐朽,不久就要衰败了。所以,在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