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相对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或生理等特征。 3.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 5.性状分离: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7.纯合子: 8.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 dd。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6.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大写字母 ,如D) 显性性状 隐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如d) 隐性性状 决定 决定 温故知新 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纯合子 杂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 隐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如d) 显性遗传因子(大写字母 ,如D) 杂种后代同时出现 自交后代不出现 自交后代出现现 决定 发现问题 为什么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作出假说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演绎推理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实验验证 实际测交实验结果与推理符合,说明假说正确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 性状分离现象: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预测测交结果: 进行测交实验: 假说—演绎法 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 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P: ♀: ♂: ×: F1: F2: 亲本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杂种子一代 杂种子二代 :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_____,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_____。 F2高茎豌豆中:遗传因子为Dd所占比例为 _____,遗传因子为DD所占比例为____。 F2豌豆中:遗传因子为Dd所占比例为 _____,遗传因子为DD所占比例为____。 3∶1 1∶2∶1 高茎∶矮茎= = DD∶Dd∶dd = 2/3 1/3 1/4 1/2 亲代组合 子代遗传因子及比例 子代性状及比例 DD×DD DD×Dd DD×dd Dd×Dd Dd×dd dd×dd 写出子代的遗传因子与性状 DD:Dd=1:1 全显 Dd 全显 DD:Dd:dd=1:2:1 显:隐=3:1 Dd:dd=1:1 显:隐=1:1 dd 全隐 全显 DD 后代全显 后代全隐 后代显:隐=1:1 后代显:隐=3:1 DD×DD DD×Dd DD×dd dd×dd Dd×Dd Dd×dd 一、性状的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杂交法 若A×B→A,则____为显性,____为隐性。 若A×B→既有A,又有B,则_____。 (2)自交法 若A A,则A为纯合子,_____。 若A 既有A,又有B,则_____为显性,_____为隐性。 A B 无法判断显隐性 无法判断显隐性 A B 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应用 例: (1)杂交法(2→1 ) 如:高秆 × 矮秆 → 全为高秆 (DD × dd → Dd) (2)自交法“无中生有” ( 1→2 ) 如:高秆 × 高秆 → 高杆,矮秆(Dd × Dd → DD、Dd、dd)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中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例: 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解析 根据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判断性状的显隐性,需要子代数量足够多,题中4个组合子代数量太少,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也就无法判断纯合子。 D 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是 。 (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