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期中提升卷)高一物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7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A A D C C D 1. A 时间间隔指一段时间,对应一个过程,孙杨游泳400米,是一个过程,故3分42秒44为时间间隔,A正确;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得==0(位移为0),B错误;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所以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孙杨的形状不能忽略,即孙杨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孙杨在游泳过程中,以水为参考系,他是运动的,D错误。 2.A 由B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向东运动,可判断B车向西运动;由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B车速度;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则C车有三种运动情况,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故A正确. 3.A 初速度 v0=36 km/h=10 m/s.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0,则由vt=v0+at=0得t0== s=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停止运动,刹车后8 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内的位移,为s=(v0+vt)t0=(10+0)×5 m=25 m.故A正确. 4.D 5.C 根据s=at2可知题图线的斜率等于a,则a= m/s2,即a=2 m/s2,故A错误;在0~2 s内该质点的位移大小为s=at2=×2×4 m=4 m,故B错误;2 s末的速度大小v=at=2×2 m/s=4 m/s,故C正确;质点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为Δs=at-at2=×2×(9-4)m=5 m,则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故D错误. 6.C 汽车的加速度a= m/s2=2 m/s2,A正确;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Δv=at=2×1 m/s=2 m/s,B正确;汽车的位移s= m=32 m,D正确;汽车的平均速度= m/s=8 m/s,C错误,C符合题意. 7.D v=2asAB,v=2asAC,故vB∶vC=∶=1∶,A、B错误;tAB∶tAC=∶=1∶,而tBC=tAC-tAB,故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tAB∶tBC=1∶(-1)=(+1)∶1,C错误,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共计3题,每小题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共计15分) 题号 8 9 10 答案 CD AB AC 8.CD 昆虫只能沿木块表面从A点到G点,其运动轨迹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但是,其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即位移相同(为立方体对角线的长度10 cm);其最短路程分析可知:应该从相邻的两个面到达G才可能最短,我们可以把面AEFD和CDFG展开(如图),然后连接A与G,AIG的长度就是最短路程,为10 cm. 9 AB 根据平均速度v=知,x=vt=5t+4t2(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对比x=v0t+at2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5 m/s,加速度a= 8 m/s2,选项A正确,C错误;前4 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1=v0t1+at=5×4 m+×8×16 m=84 m,选项B正确;第3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2=v0+at2=5 m/s+8×3 m/s=29 m/s,选项D错误。 10.AC 根据甲图深度显示,可以直接看出蛟龙号下潜的最大深度是h3,A正确;根据乙图像可以求出0~1 min内蛟龙号的加速度a1==- m/s2,3~4 min内加速度a2== m/s2,6~8 min内加速度a3== m/s2,8~10 min内加速度a4==- m/s2,所以蛟龙号的最大加速度为 m/s2,B错误;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C正确;6~10 min时间段内深潜器在向上运动,位移不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为零,D错误. 填空题(共计2题,共计16分) 题号 11 答案 11. 0.35 0.43 0.35 [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AC间的距离为14 mm=0.014 m,AD间的距离为26 mm=0.026 m.由公式=得AC= m/s=0.35 m/s,AD= m/s≈0.43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由A到D,纸带运动速度在变大) 题号 12 答案 12:(1)4.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