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4070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70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天文学上的 旷世之争》的学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 以及不同宇宙结构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 系。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 “宣夜说 ”、“盖天说 ”、 “浑天说 ” 等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如何通过批判性思 维探讨科学理论的演变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 学 生还将了解到关增建等科学家在天文学领域所做的贡献, 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积累重要的字词, 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培养 学生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 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研读 和拓读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态度的 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并识记课文中的重要字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了解 “宣夜说”“盖天说 ” “浑天说 ” 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探讨科学理论、思想的演变对科 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与创造能 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 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意识。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重难点 (1)理解 “浑盖之争 ” 的本质及其在中国古代天文学 发展中的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历史视角分析科学争论的能 力。 (2)掌握中国古代四种宇宙结构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相 互关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探讨科学理论演变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引导学 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教学方式与策 略 讲授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教师: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波澜和曲折,这些争 论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在西方, 大家熟知的是哥白尼的日 心说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之间的长期讨论。这场辩论不仅推 动了天文学的发展,还促成了哥白尼革命,并最终建立了 近代科技体系。那么, 在东方,尤其是在对宇宙结构的认 识上,又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争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 习《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这篇文章。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始思考东西方天文学 发展的差异) 教师:本文的作者是关增建,1956 年生,博士生导 师,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学史和计量史的研究。他出版了 多部著作,并发表了百余篇论文,是中国计量史研究领域 的重要学者之一,被誉为 “ 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 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和《中华 文明史话 计量史话》。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增加了对文章的信任感) 教师: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导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有识之士早 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呼吁二者之间的融合。哈佛大学校长 康奈特曾提议用 “科学与学术 ” 的概念来兼顾两者,这 个想法广受欢迎。萨顿则倡导在自然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之 间建立一座桥梁,即科学史。2006 年,上海交通大学人 文学院科学史系的江晓原、关增建等四位知名教授联合推 出了一部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十五讲》。这本书从科学史 的意义和发展入手,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 拉伯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关 注具体的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和化学等。本文选 自该书第三讲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学生:理解写作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