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4150

第14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692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2026,PPT
  • cover
(课件网)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位于湖北武汉 崔颢《黄鹤楼》 位于湖南岳阳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于江西南昌 王勃《滕王阁序》 “楼以文名,文以楼传”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后人为了赞美这首诗,不惜杜撰“诗仙”李白打油诗来造势:“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这首优美的诗歌《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hào (一)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二)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三)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初读感知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清节奏 3.读出重音 4.读出韵味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zǎi qī yīng wǔ 初读感知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清节奏 3.读出重音 4.读出韵味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zǎi qī yīng wǔ 初读感知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zǎi qī yīng wǔ 二四句缓慢,伤感地 欣喜地、舒缓地 第七句声调上扬,第八句音调下降,最后三个字一字一顿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 诗人简介 初读感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美丽的传说 初读感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_____ 第一个”空是“只,只有”,强调空间上的广阔。人去楼空,空间开阔,衬托出独自登楼的作者的孤独渺小。 第二个“空”是“徒然”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久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初读感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诗人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原野,看到了...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历历”“萋萋”运用叠词 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写出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 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初读感知 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崔颢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