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学情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响度是否与频率有关 2.如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3.如图为城市道路旁常有的“禁止鸣笛”标志,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阻断噪声的传播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音量会逐渐减弱 B.在合唱时,每个人的音量是一样的 C.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5.2030年前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设备才能交谈,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慢一些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6.语音识别机器人通过声音验证用户身份,这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7.在城市交通中,为了减弱噪声,有一种凹下交通设计,这种设计是采用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人耳处减弱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对 8.如图所示,体育场紧邻主干道,当运动员经过带有弧形顶棚的主席台时( ) A.声波在顶棚处发生了反射 B.运动员能够区分不同车辆的声音,说明声波传递了信息 C.道路旁的树木使声音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 D.听到车辆的声音很大说明车辆发声的频率很高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10.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11.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12.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 C.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汽车的速度是42.5m/s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二.填空与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满分44分) 1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 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以上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作用是 。 14.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员拉动琴弓,使琴弦 ,发出声音;声音经过 的传播到达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