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5262

12《祝福》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05871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祝福 鲁迅 分析教材 ①阅读和学习本文时,要关注人物形象,注意从性格和心理特点角度感受和分析祥林嫂这一形象,思考造成她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同时,还要关注文中出现的“次要人物”,如“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和“善女人”柳妈,这两个人物并不简单,尝试分析,看看他们在作品的“环境”构成中起到什么作用。还有故事的叙述者“我”,他面对祥林嫂的不幸命运和悲惨结局,到底抱着怎样的态度?②鲁迅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深邃,善于运用勾勒式的白描,而又往往“话里有话”。比如,通过对眼睛、神情的描写,寥寥数语,便表现出祥林嫂内心的悲苦。在阅读时,注意品味小说的语言,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韵味。 1.梳理故事情节,准确概括祥林嫂的变化及形象特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倒叙手法的妙处。 4.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准确概括祥林嫂的变化及形象特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倒叙手法的妙处。 4.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倒叙手法的作用。准确概括祥林嫂的变化及形象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到底是谁呢,在她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 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 今天让我们化身成福尔摩斯,侦破这一疑案,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 情境导入 解题 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环节一:知人论世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环节一:知人论世 环节一:知人论世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 主要作品 环节一:知人论世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而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地流弊与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驱使下,1924年2月7日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 写作背景 任务活动一 整体把握,理清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