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基本要求 9.4 全民守法 第一目 全民守法的内涵 第二目 推进全民守法 1.含义: 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主体 包括公民 社会组织 国家机关 行为上: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观念上: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P108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2.体现: 权利 权力 概念 不同 法律概念,一般指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总是和义务联系在一起 政治概念,一般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总是和服从联系在一起 主体 不同 享有者范围较广泛,公民个人、被管理者拥有的是权利 同一定机关、职务有关,享有者特定,一般是国家机关、社会管理者行使 【知识拓展】权利和权力的区别 处理方 式不同 权利一般可以放弃或转让 权力不能放弃或转让,否则就是渎职或失职 对应面 不同 一般与义务相对应 一般与服从相对应 P108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2.体现: P108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2.体现: 3.意义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于法治社会建设而言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于人民法治意识而言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于法治国家建设而言 双方行为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有何意义? 为了促进健康消费环境的建设,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国家、企业、公民三个层面,就如何营造一个积极的消费环境提出具体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市场日益繁荣,消费投诉也随之增加。据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1月28日-2月5日),电商网购负面信息达215,264条,涉及促销规则不透明、虚假发货等问题,拼多多、抖音、淘宝等平台投诉量居前列。春节期间全国餐饮消费负面信息达566,531条,占比39.03%,文化娱乐负面信息达362,638条,部分影院因票价过高引发争议。这些数据反映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探究思考 国家: 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普法宣传;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法治进社区、进学校; 新闻媒体加大法治宣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企业: 合法诚信经营,保证产品质量,严格遵守生产标准; 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响应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 承担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维护行业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公民: 增强法治观念,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道德素养,参与社会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二、推进全民守法 1、观念上: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