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物体的运动》 【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到物体运动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速度的概念,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相同距离比快慢”和“相同时间比快慢”的实验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概括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任务中运用发散思维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通过评估优化选择最佳方案。 3.通过一系列探究实践活动,如观察描述物体位置、记录物体运动路线、设计对比实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实验和制作过程中,强调实事求是、尊重证据的重要性;在项目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复习重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理解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学会在相同距离或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任务中,学生将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体验从设计到物化的完整过程,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评价任务】 单元检测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 今天,我们将通过“理一理”、“用一用”两个环节来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二、温故知新 本单元内容以“物体的运动”为主线,通过逐步深入的探究活动,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维度有机融合。我们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例如,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任务中,学生需要先明确问题(设计一座安全有趣的“过山车”),再进行方案设计、制作实施、测试优化,最终展示交流。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大家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反馈提升 1.运动和位置:通过引导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理解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活动中学会使用方向、距离等科学要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后续学习运动形式打下基础 2.各种各样的运动:通过观察生活中多种物体的运动,认识到物体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如平移、旋转、振动等,并学会用图画或文字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本课进一步细化运动形式,通过实验和观察,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理解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 4.相同距离比快慢与相同时间比快慢:这两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在实践中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用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5.运动和能量:本课通过探究运动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且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6.设计和制作“过山车”与测试“过山车”:作为本单元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大家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座“过山车”,通过测试和优化,体验工程设计与物化的全过程。 四、评价检测 1. 下列现象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老鹰盘旋飞翔 B.苹果垂直下落 C.过山车绕圈 D.秋千来回摆动 2.要比较两名同学 50米跑的快慢,最科学的方法是( ), A.听谁的脚步声大 B.看谁先冲过终点 C.测量各自跑完全程的时间 D.问旁边的同学谁更快 3.小球从高坡滚下撞击木块,木块被推得越远,说明小球( )。 A.质量越小 B.速度越慢 C.能量越大 D.颜色越亮 4.使用北斗导航时,手机上的箭头随人移动,这是因为( )。 A.手机会飞 B.卫星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