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培养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感。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认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它表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的胜利,中国人民即将迎来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通过分析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刻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涵养家国情怀。 目 录 01 解放区土地改革 0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0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感悟人生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概 念 解 析 解放区:是指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的地区。特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 土地改革:是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 1.背景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实行土地改革? 材料1: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材料2: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的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基本条件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 必要性 (1).土地占有不均,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渴望得到土地。 (2).抗日战争后,为充分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赢得解放战争。 材料3: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毛泽东 2.概况 时间 会议 政策 文件 内容 总路线 成果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 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农具、耕畜、房屋等 全国土地会议 将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结合教材知识,归纳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时间、文件、内容、总路线和成果。 材料4: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六条 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