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8345

1.3中国的人口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日期:2025-10-2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456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年,教版,上册,地理,八年级,2025-2026
  • cover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本节教材系统探讨中国人口的数量变化、分布特征及政策调整,是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关键章节。教材内容涵盖人口增长趋势分析、人口分布特征以及人口政策演变等核心知识点。教材以1949年以来的数据图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绘制人口增长曲线、计算人口增量,培养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能力;通过“黑河—腾冲线”的经典案例,深入剖析人口分布与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的关联,强化空间格局认知。内容涵盖城镇化进程、人口政策演变(从计划生育到三孩政策),并结合家庭调查、省区人口密度对比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理解人口问题的复杂性。教材注重历史脉络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如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等,启发学生思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核心素养层面,本节通过人口分布规律强化区域认知,借助政策分析与数据图表培养综合思维,依托调查任务提升地理实践力,并通过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深化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念与社会责任感。 学生缺乏对人口问题的系统性认知,对“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等术语有模糊印象,但易混淆计算逻辑(如将“人口增长数”误认为“增长率”)。能够阅读简单图表(如柱状图),但分析折线趋势、叠加地图的能力较弱。基础计算能力达标,但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足(如人口密度计算)。 偏好直观、具象的学习内容(如图片、视频),对纯理论讲解易分心。对“国家大事”缺乏关注,但可通过“政策与个人生活联系”(如“未来养老压力”“就业竞争”等)激发责任感。 【内容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通过分析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和黑河—腾冲线,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 综合思维: 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城镇化、交通条件),解释人口分布疏密不均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 通过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和人口分布图,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 理解我国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1949年以来的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增速变化、近年减缓原因)。 2.掌握我国“东密西疏”的人口空间格局,理解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及其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联系。 3.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背景。 难点: 人口分布与自然、经济要素的关联分析,人口问题的辩证思考。 课题 中国的人口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展示:上海地铁早高峰VS青藏公路无人区,配文字:“同是中国,差距咋这么大 ” “如果让你拍‘人山人海’的视频,你会选择哪里 (上海外滩 重庆洪崖洞 )” “如果拍‘空无一人’的治愈视频呢 (西藏阿里 新疆沙漠 )” 承转:“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人口》,看一看中国的人口到底是如何分布的。”   用实际场景拉近距离,直观感受人口分布差异。 教 学 过 程 一、世界人口大国 活动1:绘制人口增长曲线 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在坐标纸上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横轴为年份(每5年一格),纵轴为人口数(单位:亿人)。 2.标注关键节点(如1959-1961年自然灾害、1971年计划生育政策)。 教 学 过 程 展示问题: 1.1949-1975年人口增长较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1970年后增速放缓,反映了哪些问题 3.根据绘图,结合近几年人口数据,预测2030年人口规模。 承转:人口增长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与政策、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人口是如何分布的。 展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图,提问: 1.我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哪一个 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 2.在图中找出人口超过8 000万的省区,并标出它们的简称。 3.在图中找出人口超过5 000万的省区,并标出它们的简称。 师生一起在空白行政区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