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国际组织 当代国际 政治与经济 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经济格局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逻辑体系: 2023年10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近来,美国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欧盟宣布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英国资深媒体人评论称,如今西方在开放性方面出现了严重倒退,其后果对西方和中国都不利。请问中方也会效仿西方在对外开放上走回头路吗?” 毛宁表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这说明了当代中国的什么特征?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一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第一目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二目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2.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有哪些? 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和要求? 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同我国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科学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原则。 公共参与: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 2.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有哪些? 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和要求? 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中国对外开放历程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一带一路”国家顶级合作倡议 2013 2017 十九大: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2001 加入世贸组织 1990 1984 1980 设立经济特区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沿海港口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处发展 做出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 1988 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迈出关键步伐 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2018 首次进博会召开 (一)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 1. 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阶段性成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全方位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 宽领域 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多层次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相关链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基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组织,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贸易问题谈判和争端解决的场所,被称为“经济联合国”。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 是一个独特的全球性合作伙伴,它协同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地区开发银行、智库以及其他国际机构,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农业、金融等问题,致力于消除极端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集团的合法席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致力于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稳定国际汇 ... ...